再說了,沒想到大人如此重視高彥均,單輪戰功,高彥平、契必信都不遑多讓,其實在李晟基心中,高彥均與劉承威有些相像,都是剽悍卻不乏沉穩之人,臨機又比較果決,正是野戰兵團長官的上好人選,與之相比,高彥平失於輕浮,契必信經驗還不足。
“高彥平的飛龍旅、嶽軍候的陌刀旅、姚靜的兩千弩兵、橫刀都作為我的直屬部隊編為近衛師,嶽軍候任指揮使,高彥平任副指揮使,姚靜任副都虞侯,楊重貴任參軍使,編制與其他幾師一樣,日常訓練都有你四位來完成,各位聽清楚了,你等要管理的不是單獨的騎兵,還有弩兵、陌刀兵,橫刀都直接作為警衛都”
高家一下出了兩個師指揮使,眾人都有些詫異,特別是姚猛,覺得裡面好像有什麼不對勁,但有說不出來是什麼,於是坐在椅子上扭扭捏捏的,分外彆扭。
不過李晟基卻是有自己的想法,他如此安排,實際上是為了改造高彥平的飛龍旅,高彥平只加入燕軍後,作戰方面不用說不比其他任何人差,但對於燕軍的軍紀、戰前規劃、戰後總結、考功、檢查等事一直非議不斷,安排老成持重的姚靜做副都虞侯,加上對自己忠心耿耿又武藝高強的嶽軍候、楊重貴,慢慢去影響、改造他,又長期在自己的身邊,相信過不了一年就可以完全融入燕軍。
而嶽軍候也是高彥均、劉承威這一類的人物,他騎兵、步軍都可,將來也是方面大將的重要人選。
高彥均此時卻有些擔心,高彥平日常的所作所為他也看在眼裡,現在將他的飛龍旅放到燕王身邊,“不放心”的意思他一下就看出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高彥平此時卻有些喜出望外,他不敢與姚猛或者自己的兄長比,現在能成為近衛師的副指揮使,還能管轄弩兵、陌刀兵,實在是有些意外,雖然是一個副指揮使,可這是堂堂的燕王大人親領的軍隊啊。
高彥均看到高彥平這個樣子,就更加擔心了,自己這老弟還未領會燕王的意圖啊,唉。
“雲州、蔚州、朔州三州的全部步軍整編為佑國軍警備師,由郭威任指揮使,談謙為都虞侯,景文廣為參軍使,各個都無須像第一師那樣打亂,仍按照以前的編制,師部編制與其他師一樣,下轄三個旅,由崔橫、高懷禮、惲懷楚分別出任各州的防禦使兼旅指揮使,師部放在雲州”
到目前,燕軍的步軍有三十個都之多,總人數接近四萬,說實在的確實有些超編了,不過想到明年年底之前準備奪取陰山一帶,如果成功的話,還需要大量計程車兵駐守,李晟基還是強忍著裁軍的衝動,繼續保持原樣了。
“保國軍下轄的第二旅、金狼旅整編為野戰混編師,由李承基任指揮使,薛矩為都虞侯,郭榮為參軍使,師部編制與其他師一樣,第二旅也打散編制”
“保國軍剩下的各個步軍都編為保國軍警備師,由李承基兼任,虎敬忠為都虞侯,李承業為參軍使,下面不再設旅,分別為各城池的防禦使,一律由橫刀都或者以前孩兒都出身的將領擔任,你等商議之後再將名單報給李承基,再由承基報給我”
李繼基見自己的老爹終於有了著落,心裡頓時鬆了一口氣,而薛矩自己也是非常滿意,跟著李承基幹要比李晟基好,在李晟基身邊,他這位媯州“老卒”的壓力也是非常之大。
整編完成後,野戰師就有五個,兩個騎兵師,兩個步騎混編師,一個步軍師,總人數在四萬上下,加上未來的炮兵部隊,李晟基相信再發動一場與契丹的大戰勝出的機率非常之高。
忙完了軍事方面,李晟基對文官也做了一些調整。
“歐陽浩調到保國軍,與劉繼思一起按照雲州的規制,儘快將保國軍的政事抓起來,以前議定的農田、牧區計劃不變,主要是東、中、西三堡的農田開發,再在勝州城附近專門開闢一處軍用馬場”
“保國軍今年的主要任務是蒐羅人口,無論番漢皆可,我看隴右諸州現在都是無人之地,與其讓吐蕃人佔著荒蕪了,不如將彼等擄到保國軍種地、放牧,此事李承基親自負責,有了方案報給我看之後立即行動”
“對了,順便探查一下蘭州及周邊的形勢,許可的話一舉佔之,不過我要的不是這座城池,而是裡面的人口”
“你等無須擔心,現在吐蕃可不是前唐那樣的強國,據我所知,吐蕃人歷經內部大動盪之後,已經分成了千百個小部落,隴右一帶主要以蘭州為主,不過也是各自為政,一盤散沙,正是我燕軍大有可為之時”
“保國軍今年還有一項重任,加大賀蘭山以西的幾個大鹽池的開發,特別是緊挨著五虎堡的大鹽池,現在燕軍需要支付薪餉的軍民、官員不下十萬人,庫房有些吃緊了,大力曬鹽製鹽,今後關中、隴右、河湟一帶的食鹽都由保國軍的鹽池來供應,至於如何控制這些地方的鹽業,你等自己想辦法,反正燕軍的食鹽價廉物美,不愁沒有銷路”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