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於安重榮來說,部族雜居完全沒有障礙,他就是沙陀人,深諳這些部族的習性,上任後他便從各部族招募騎兵三千,又放寬了以往歷任節度使對境內各部族嚴苛的政策,對外交好李晟基、李彝殷,一時整個朔方節度轄區竟有“中興”的跡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接到朝廷的命令後,他心裡也有些猶豫,李晟基、李彝殷兩人對他來說都是無法抗拒的存在,他誰也不想得罪,結果在朝廷的嚴催之下,他一直推脫說正在集結軍隊。
他在等,等雙方勝負的跡象初現時再下手。
說實話,作為從河東出來的將領,他原本是極為看好李晟基的,不過最後契丹人加進來了就不好說了。
不過最近他得到了一個驚人的訊息,李晟基的佑國軍在橫山附近全殲一萬党項騎兵。
一萬啊,安重榮在擔任雲、蔚、朔三州的巡邊指揮使時手下也只有一千騎,自己脫離朔州南投石敬瑭時也只帶走了五百騎,就是這樣石敬瑭對他也是禮遇有加,更不用說轉投洛陽後的一路遷升了。
於是他對佑國軍的戰力竟產生了莫名的敬畏,趕緊調集了一萬馬步軍開向靈州、夏州邊境,最後他在夏州境內靠近靈州的長澤縣附近停留下來,靜等戰事的進一步發展。
至於彰武延安)方面,其節度使楊漢章卻是一個董溫琪、秘瓊似的人物,對內貪酷嚴苛,彰武旱災發生之後,他不禁沒有大力賑災,反而坐視境內的難民向四處流竄,朝廷撥給的賑災款也被他貪汙了一半,剩下的經過層層盤剝,最終落到災民嘴裡的微乎其微。
接到朝廷的命令後,他倒是沒有絲毫猶豫,他雖然貪酷,但對朝廷還是忠心耿耿的,他親自帶著一萬馬步軍北上,在蘆關附近駐紮下來——朝廷說的是威懾,他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越過蘆關去到邊牆外邊參與佑國軍、定難軍的大戰則不是他所想的。
不過此時又發生一件大事,就像董溫琪、秘瓊那樣,節度使的大位覬覦者甚眾,而延州大豪劉景巖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延州的土豪、首富,利用錢財廣交天下朋友,擁有自己的私人軍隊,平時又慷慨仗義,為人俠肝義膽,延州境內歸附者甚眾,連楊漢章的軍隊裡面還有不少是他的擁躉。
楊漢章北上蘆關時,劉景巖就在軍隊裡面製造流言,說什麼党項、契丹軍力強大,你等北去一定會死無葬身之地,云云,其實楊漢章根本沒有北上的決心,只是將大軍駐紮在邊境做個樣子罷了。
不過他手下的將士卻不這麼想,最後發生兵變,一夥劉景巖控制的將士殺了楊漢章,並推舉劉景巖為節度留後。
此事發生在夏州大戰的關鍵時刻,李重美雖然英明,也怕一個處置不好,彰武軍就此投靠了夏州那就糟了。
於是他也只能捏著鼻子預設了此事,並嚴令劉景巖繼續北上。
這時劉景巖剛剛得知橫山大戰的訊息,自己得位不正,想取得朝廷的信任必須聽話,於是他經過思索後便大肆喧嚷橫山大勝的訊息,搞得好像佑國軍已經取勝了一樣,又拿出自己積蓄多年的錢財犒軍,稍事修整後便帶著大軍北上,在蘆關與邊牆之間紮下大營。
作者按:歷史上劉景巖是在楊漢章準備出發救援張敬達時策劃兵亂的,這裡由於本書的需要放到了此次戰役)
這樣一來,北邊的耶律劉哥還沒感到什麼,南邊的乙室斤卻坐立不安了,他的大營紮在李承基大營的西邊,而安重榮、劉景巖的大軍離他的大營也只有四五十里路,本來是他包圍著李承基,現在好了,他反而成了圍在中間的那個。
朔方、彰武的軍隊雖然與定難軍有些差距,不過兩地長期處在邊地,又是胡漢雜居,境內普遍民風剽悍,軍隊的戰鬥力也不可小覷,加上奚部的楊世榮又“臥病在床”,拒絕出兵,乙室斤現在是一個頭兩個大,如果現在李承基、安重榮、劉景巖三路大軍向他圍攻,他絕對抵擋不住。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