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高彥平等人,耶律德光心裡暗暗發誓,等此處事了,回去一定屠了彼等全家。
屬珊軍少了一千五百人倒是個問題,人數雖然不多,可都是太后的親軍,回去以後如何向她交代?
石敬瑭這邊卻在暗自憂心,他不是為壽陽縣城,那地方早被他當成了棄子,他憂心的是糧草。
原本他為河東的主力軍準備了足夠支應兩年的糧草,可契丹大軍南下後就有些緊張了,這些胡人雖然以肉食為主,但馬匹的消耗全是由河東供應,加上也要供應一部分糧食給騎兵吃,當契丹大軍剛到時,桑維翰與他合計過,全部糧食只能支應“聯軍”半年所需,現在已經過去三個月了,也就是說他只剩下三個月的糧草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另外,向屬珊軍這樣的精銳騎兵投降李晟基也使他心驚膽戰,如果說郭威投靠李晟基還在他的意料之中,但高彥平、韓令昌的投降就使他憂慮不安了。他也知道投降李晟基的兩支騎軍基本上都是漢軍騎,胡騎是不可能投降的,但自己旗下可基本上全是漢軍、漢騎啊。
景延廣陣亡之後,他讓侄兒石重貴暫領城裡的步軍,想到石重貴,便想到了深陷洛陽生死未卜的兩個兒子,他心裡不禁在喊著:“我這一步棋走得到底是對還是錯?”
其實,還有一件天大的事情耶律德光尚不知曉,高彥平、韓令昌為何在此時明目張膽地反叛?
就在平定州、太原、晉安寨互相對峙之時,在遙遠的河南道登州,三十艘大船正準備揚帆起航。
前來送行的人中有當今翰林學士、給事中李崧,正準備上船遠行的卻是一個胡人打扮的中年漢子,那人約莫三十七八歲,長相與耶律德光有幾分相似,但更高一些。
這人正是耶律阿保機滅掉渤海國之後,封在渤海國故地今東北三高官子、原東丹王耶律突欲,又名耶律倍。耶律德光接替阿保機登上大位之後,對自己這位精通漢文詩書的大哥,防範的非常緊,終於在某一日,耶律突欲忍受不了這種恐懼,僅帶了自己的妻妾兒女從蘇州今旅順)渡海南下,投靠了後唐。
耶律倍到達後唐後受到了熱情地接待,李嗣源以天子儀衛迎接,並賜姓東丹,名慕華。改瑞州今江西高安)為懷化軍,拜懷化軍節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後又賜姓李,賜姓名為李贊華,移鎮滑州今河南滑縣),遙領虔州今江西贛州)節度使。
河東戰事爆發後,給事中李崧便上書李從珂,建議將耶律突欲送歸東丹,以分耶律德光之勢,李從珂一開始不同意,最後等到晉安寨被重重包圍,張敬達等人眼看就要彈盡糧絕了,便同意了李崧的奏議,又在青州、密州、萊州、登州四地抽調州兵三千護衛耶律突欲坐船北上。
十天後,訊息傳到了洛陽,也傳到了李晟基那裡。
耶律突欲成功了,依靠三千中原軍隊,加上東丹故地還有不少忠於長子的親信人馬,耶律突欲很快就控制了東京遼陽)、瀋州瀋陽)一帶,加上以前支援自己的渤海、女直等部族,他也順利地拉起了一支三萬多騎的人馬,等他的母親,契丹國太后,鎮守上京臨潢府的述律平反應過來,已經木已成舟了。
正是得知了這個訊息,李晟基才讓高彥均通知高彥平、韓令昌“舉事”。
而耶律德光得知這個訊息,卻在十天之後——述律平從兩千裡之外的臨潢府傳過來的。
這下耶律德光進退兩難了,眼看就要成功了,不想後院卻失火了!
雖然他在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都駐有重兵,臨潢府有一萬七千屬珊軍,五千皮室軍,大定府有兩萬皮室軍,加上一向與他交好的烏古敵烈部,耶律突欲想要一舉奪得中京、上京也不是那麼容易。
更為關鍵的是,自己的母親述律平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以母親大人的英明果決,是不會輕易讓契丹帝國出現內亂的。
最後,他決心再等十日,十日之後,無論成功與否他都會立即退回漠北。幽雲十五州固然重要,如果最終卻是為耶律突欲做了嫁衣,那就不必要了。
晉安寨的大營裡,張敬達、張彥琪、符彥卿、安審琦等人也是憂心忡忡。已經斷糧三日了,前不久已經吃光了輜重隊伍裡所有的馱馬、駝牛,三日前已經開始殺戰馬充飢了,可整個大營有五六萬人,區區幾千匹戰馬無異於杯水車薪,能熬過十天就不錯了。
“平定州來人了”,正在眾人一籌莫展時,門口的親兵進來稟報。
一時眾人臉上紛紛有了喜色。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