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雙方在這條狹長的通道交戰了三天,互有勝敗,各損傷了一兩千騎。
而這,正是李晟基希望達到的。
郭威那一路,兩天後抵達了雁門關附近,找了一處相對平坦的地方紮下營盤後,郭威卻按兵不動,並沒有馬上攻打關城的跡象。
雁門關城,對著太原這一面的城牆高約三丈,寬約三十丈,兩邊都是懸崖峭壁,用五百兵就可防得嚴嚴實實,而面向嵐州那邊更高,高約四丈,也是三十丈左右寬。
紮下大營的當晚,郭威只留下兩千人駐守,自己帶著三千人卻悄悄地下了山,沿著汾水的河灘逆水而上。
由於冬季汾水很淺,把大片的河灘都露出來了,幾乎跟驛道差不多,郭威一行倒是很方便的沿著河灘抹黑行軍。
這次郭威帶出來的並非是河東的牙內軍,而是駐守城池的普通軍隊,太原府軍,不過在劉知遠、景延廣兩位名將的訓練之下,戰力與一般州軍相比還是強上許多。
這不,大晚上的,竟然連續行軍了三十里才停下歇息,兩天後便接近婁煩監了。
殊不知,郭威他們剛踏入汾水河谷便被李晟基留在山裡的橫刀都士兵發現了,鄭恩將四百橫刀都聚在一起,悄悄地跟在郭威後面,而讓一百多步軍探馬繼續四處偵查。
快到婁煩監時,汾水又變深了,河灘也變窄了,無他,因為靠近婁煩監有一處低窪地段,附近有還幾條小溪在此注入汾水。
郭威一行戰戰兢兢越過狹窄的河灘,來到前面的開闊處時,已經累得七上八下了,他決定原地休息半個時辰,休息完畢之後再去婁煩監,根據他與石敬瑭、劉知遠等人的商議,從正面硬攻雁門關實屬智者不為,因為河東方面透過他們在平定州的細作已經拿到了李晟基的獨門武器——改善過後的蹶張弩。
甫一拿到這把弩,石敬瑭等人便大吃一驚,難怪李晟基在河北一戰楊光遠,再戰趙行直,最後在大防山大破高模翰,估計都與這把“勁弩”有關,不過石敬瑭拿到這把弩時河東大戰已經開始了,想大規模仿製不太可能,但小批次製作裝備自己的親衛還是可以的。
鎮守雁門關的是那一都,都頭是誰,有什麼兵種配置,河東方面都一清二楚,一聽說關上有三百張勁弩,三百長弓,還有幾百長槍兵和刀盾兵,石敬瑭他們便打消了硬攻雁門關的主意。
最後決定採取與惲懷楚一樣的策略,先拿下婁煩監,斬斷雁門關的後勤補給,然後沿著驛道“偷襲”後關。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郭威等人還坐在地上東倒西歪地休息——他們敢如此,也是透過細作得知了鎮守婁煩監的只有區區承天軍稱之為“工兵”的輔兵,就是被他們發現了盡起兩百人前來攻打他們也不怕。
作者按:至於這位“細作”是誰,怎麼將承天軍的情況瞭解得如此清楚,本文後面的章節當然會提到,敬請期待。)
河東軍剛休息了不到兩刻時間,遠處傳來了一陣“悶雷”聲,郭威這時剛喝完一大竹筒水,靠在一棵大樹上閉目養神,聽到這雷聲便睜開了雙眼,向天邊一望,晴空萬里,不像有下雨或下雪的跡象。
當他把視線從天空收回到地下,眺望遠處的婁煩監鎮,一大團煙塵使他不禁打了個激靈,“列陣!”
還沒等三千河東軍完全列隊完畢,約莫八百騎兵就高速切進來了。
郭威也是軍中宿將,見勢不妙,趕緊帶著殿後的兩千人往後撤,後面的河灘約有一里多路,全部是隻有一丈多寬的斜坡,斜坡上面連著大山,下面就是深深的河水,人勉強能走,但馬匹就不行了。
只要走過這一里多路的斜坡,就是平緩的河灘,屆時河東軍是繼續向前攻擊,還是灰溜溜地撤回去尚有的選。
等親兵護衛著郭威揪著斜坡上的荒草、灌木慌慌張張地越過那一里多路的斜坡時,由於慌亂而掉到河裡的有一百多人。
而郭威他們快要抵達那平緩的河灘時,眼前的一幕讓他的心徹底涼了!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