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難不死的李繼基長談過後留他在自己宅子吃了飯,最後決定讓他帶領三千弩手,取名“強弩都”,弩比弓箭好練,相信在短時間內即可成軍。
李繼基自然也成了強弩將軍。
轉眼便到了月末,轟轟烈烈的秋收開始了,今年平定州可是有五十萬畝土地,按照五成的稅賦,那也是二十五萬斛,李晟基親自帶頭,劉繼思等人上下排程,十天功夫就將平定州三縣的糧食全部收穫入倉。
秋收之後,大家都看著李晟基,等著他一聲令下便浩浩蕩蕩北上了。
可是李晟基卻穩坐釣魚臺,沒有半點要北上的意思,還把姚猛的一千五百騎兵調了回來,歐陽浩也跟著回來了。
周瑜還好說,新上任的承天軍使符彥饒卻不樂意了,不過在李晟基拿出李從珂的一道密旨後,符彥饒就再也沒有催他了。
九月十八日,一個驚人的訊息傳到了平定州。
李從珂下旨,將石敬瑭調到鄆州,任天平節度使。
九月二十日,石敬瑭拒不接受調令,向天下發出了討伐李從珂的檄文,內中諸如“殘暴無常,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得位不正”的詞語充斥,反正一看這檄文,李從珂絕對是一位不亞於商紂夏桀的亡國之君,諸位“義士”趕緊響應河東的義舉,救黎民於倒懸,重拾朗朗乾坤。
洛陽方面也快速做出了反應。
以代王、佑國軍節度使李晟基為北面行營招討使,從北部進兵太原。
以魏公、成德軍節度使符彥卿為東面行營招討使,從東面進兵太原。
以府州刺史折從遠為西面行營招討使,麟州刺史楊信副之,扼控黃河,從西面封鎖河東軍。
以張敬達為四面兵馬都部署,統一指揮四面的兵馬,併兼南面行營招討使,高行周副之,從南面進兵。
以天雄節度使範延光率兵兩萬進駐成德軍,作為東面行營、北面行營的後援。
以樞密使、皇城使宋審虔帶領禁軍一萬人及兩千彰聖都騎兵進駐澤州,為南面行營的後援。
河東震動,河北震動,天下震動!
歷史的車輪雖然稍稍停滯了一下,但仍然依著巨大的慣性朝前滾動。
李晟基聽到這個訊息,暗暗嘆了口氣,離開洛陽之前,他與李從珂、李重美探討過河東可能的戰事,並建議他去雲州上任並穩固形勢後他們再動手,沒想到李從珂還是按捺不住,提前發動了。
現在倒好,李晟基還有一部分兵馬孤懸在北邊,南邊的兵馬又不足,如果契丹大軍此時南下,他可是進退兩難了。
因為,留在北邊的兵馬根本不足以封鎖契丹大軍,白白浪費在北邊,而南邊空虛,也不足以進兵太原。
不過朝廷詔令已下,李晟基還是下達了幾道命令。
一個月後,契丹大軍南下了!
其實耶律德光倒是想與石敬瑭同時發動,不過草原軍隊的集結不像中原,常備軍就是兩部皮室軍、屬珊軍,總數也只有七八萬,當然不可能全部南下支援石敬瑭,至少要留一部分彈壓草原各部。
而其它各部並沒有常備軍,平時都是牧民,戰時自備戰馬、武器、糧食羊,彙集後再由管理輜重的統一安排),耶律德光不可能提前召集幾萬大軍呆在邊境,白白耗費糧食,同時也是一個隱患。
所以,一個月之內,能召集幾萬大軍還虧得耶律德光此時威望正盛,各部首領還心懷畏懼。
歷史上石敬瑭發動後,耶律德光可是花了三個月時間才糾集大軍南下。
……
平定州。
據大同方面傳來的訊息,此次南下是由契丹大可汗耶律德光親自率領,號稱三十萬,不過據探子報回來的訊息,軍馬最多五六萬,牛羊無數。
五六萬,就算只有五萬,還都是騎兵,想想都膽顫。
接到朝廷的詔書之後,駐守朔州的嶽軍候帶著第三都,駐守靈丘的秋悲風第一都馬上南下,在契丹大軍到來之前回到了平定州。
這樣一來整個北面就只有惲懷楚的第二都駐紮橫野軍,防備媯州)、高懷禮的第四都偏關)、談謙的第八都飛狐關,防備趙德均)了,其餘六都、姚猛的一千五百騎軍都、三千新練的強弩都一共一萬三千五百人都堆在平定州。
李晟基這“北面行營招討使”未免有些名不副實,叫東面行營招討使還差不多。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