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好如此了,竟成,北邊的戰事……”
“陛下請放心,雍王一日不到石敬瑭手裡,他絕對一日也不會發動,微臣還是呆在京城,不找到雍王微臣就不回平定州”
“可你剛出生的孩兒聽說還沒見上一面”
“無妨,我已經派快馬回去了,讓他們先不要去雲州,只要承天軍有一半兵馬在,我想那石敬瑭絕不敢輕舉妄動”
“好吧,你等繼續住在洛神居住吧,有事即可進宮稟告”
“是,陛下”
……
又過了三天。
斷斷續續有訊息傳到洛陽,北上的馬車在孟津找到了,不過卻空無一人,而在河東道蒲州、絳州、澤州,河北道衛州、相州、魏州,河南道懷州、滑州、陝州,也找到了一模一樣的馬車,而都是空無一人。
這下李晟基矇住了,敵人是如何做到的?又在遮掩什麼?
整個洛陽城以及周邊縣城、鄉村已經進行了全面的搜查,但目前一無所獲,難道是在山上?那樣的話目標就太大了,洛陽四周都有大山,完全靠人力查詢的話無異於大海撈針。
李晟基急了,三天過去了,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他不禁為李重美、李繼基二人的命運產生了深深的擔憂,更擔憂的是如果二人到了石敬瑭那裡,河東的局勢將會發生鉅變,而自己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石敬威三人都被拘押起來,不過沒正式對外宣佈,他們的宅子也賜給了李晟基,兩百橫刀都戰士也住了進來。
這天晚上,子時。
李晟基一個人坐在第四進的池塘旁邊的亭子裡,看著映在水裡的月亮陷入了沉思。
想了半天也沒什麼頭緒,急躁之下撿起亭子裡的一塊小石子向池塘扔去,一圈漣漪過後,月亮消失了。
李晟基猛然一驚,他似乎明白了什麼。
這幾天以來,他都站在石敬瑭、張延朗的到立場上思考問題,為什麼不站在真正的主事人——韋安之的立場上考慮呢?
假如他是韋安之,如何行事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投降石敬瑭、趙德均都不是最佳的選擇,因為河北的戰事已經證明了,貌似強大無比的幽州軍在承天軍面前是如何的不堪一擊,而河東又能比幽州強到哪兒去?投降這兩人,或者實心實意幫助這兩人辦事,還不如追隨李晟基。
接下來就是朝廷了,如果張延朗如願以償,那最得利的還是這位當朝首席宰相了,作為張延朗的助手,韋安之自然也會水漲船高,但又能高到哪兒去?最多也就是目前盧文紀、薛文遇的水平,而這就是韋安之煞費苦心、精心策劃所追求的?
按說韋安之來到洛陽後,應該也瞭解到了朝廷的虛實,以他這樣的才智之士應該會輕易得看出後唐皇朝在李從珂手裡已經是岌岌可危了。
像他這樣一個才智之士,最終的追求應該還是找一個明主,然後作為第二把手,讓“明主”言聽計從,最後建功立業,就像諸葛亮、王猛、張賓那樣才是他的追求吧。
如果是這樣,那就需要把眼光從李從珂、石敬瑭、趙德均,甚至張敬達、高行周、範延光等人的身上移開了,當今節度使裡,李晟基的硬實力無疑最強,但軟實力,也就是聲望等就不值一提了。
還有那些人值得韋安之投奔,李晟基腦子裡轉來轉去,無論是後世的歷史知識,還是他在當世瞭解的資訊,都沒有合適的人選。
契丹、党項?不可能,那樣也不用綁架李重美。
南唐、孟蜀?孟知祥建立的蜀國首先被否定了,路途太過遙遠且又難行。
南唐?
想到這裡,李晟基心裡一驚,還真有可能。
南唐幅員遼闊,僅次於後唐,賬面實力又很可觀,而他最大的敵人自然就是後唐了,這樣一來李重美的作用就很有用了,加上韋安之自己的才智,如果南唐國主不是太過昏庸無能的話就一定會重用他!
而汴州到南唐境內,水路發達,無論從穎水、汴水大運河),還是渙水都可直通長江!
想到這裡,他整整服飾,出了大門,向宮城方向走去。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