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招來兩個下人,細細囑咐他們將對聯掛在自己的書房裡去。
接著二人又閒聊了幾句,時至今日,李晟基終於將這個時代的“洛陽話”學得有模有樣了,故石敬瑭也沒有發現什麼。
“賢弟,聽說你是洛陽人?”
“是,生在洛陽,打小便被家裡送到嵩山少林寺,十五歲才回到洛陽”
“那尊上……”
“家母姓李,家父……,我從小就沒見過他”
“哦,是我魯莽了,洛陽我也待過一段時間,尤其北城,不知賢弟……”
“我家在北市左近”
……
晚宴過後,李晟基推脫不勝酒力,石敬瑭便派人將他送到城中最大的驛館——晉泉驛,本來石敬瑭挽留他就在節度使府居住,不過被李晟基婉言推辭了。
等李晟基走後,石敬瑭書房裡,只點著一根蠟燭,燭光搖曳下,映著四張忽明忽暗的臉——正是石敬瑭、劉知遠、桑維翰、郭威四人。
“明公,不如…”,燭光裡,桑維翰那張馬臉顯得越發狠冷。
“不可!”,郭威那張臉竟有些通紅,“明公在河東以寬誠待人,若如此,何以示信義於天下!”,聲音有些高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文仲!”,一邊的劉知遠拉了拉郭威的袖子,郭威知道自己失態了,連忙站起來給石敬瑭施禮道歉。
“無妨”,石敬瑭拍拍郭威的肩膀,“現在不是在商議嘛,你等皆可暢所欲言,言者無罪”
劉知遠想了想說:“明公,這李晟基確實像莊宗,但這又如何,說起來與您、阿三都不沾親,不過他那一萬多人馬倒是一個隱患”
郭威忙道:“李兄弟那一萬多人馬,大多是新近招募的,不到一年半載,難有甚戰力”
桑維翰道:“雖說是新募之兵,不過代、雲、蔚、朔四州之遊俠兒被他席捲一空,雖說只有千餘騎,但云代遊俠向來剽悍輕捷,也不可不防啊”
劉知遠道:“說起這遊俠兒,自打被承天軍的人收羅之後,我等與塞外的溝通往來倒便捷多了,再無雙方信使被殺之事,說起來還得感謝那姓李的小子”
“明公,我河東現在有精銳步軍三萬五千,騎軍五千,多是久歷行伍之人,且多在太原左近,明公是心懷天下之人,如果連萬把新兵尚且躊躇兩端,這天下……”
石敬瑭看看眼前三位,突然哈哈大笑,“知遠、文仲,你等想多了,你我沙場征戰二十餘載,文仲也有十餘年的經歷,豈能畏懼一位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我所憂者,非是那承天軍,而是在河南啊”
……
李晟基回到晉泉驛,背上全是冷汗,席上桑維翰那不善的眼色他早就觀察到了,不過他也察覺到了,石敬瑭還沒有下最後的決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現在真有些後悔到太原來了。
不過“拜年”行動是他日後大計的一系列行動的開始,卻不能不做。
晉泉驛位於城北,此時的太原城全部位於汾河南邊、東邊,西邊是呂梁山,僅南邊是通衢大道,汾河以東設有一座大的軍堡,與太原城隔河相應,河上有木製棧橋相連。
晉泉驛在高峰時可容納一百多人馬歇息,現在正是正月初幾,驛館裡的人不多,倒便宜了李晟基這五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