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之前和蘇舟合作的某國內知名的文具店,直接多給了一倍的代言費!
蘇舟當然是繼續保持和他們的合作。
蘇舟的名聲起來之後,品牌方對蘇舟的要求就低很多了。
和之前有合作的,知根知底。
除此之外,蘇舟還接了一家輔導機構的掛名代言。
知道這個訊息之後,那個負責人,在電話那頭,感覺自己被彩票砸中了。
“你先別高興,我還有一個條件。我要入股你們輔導機構。10個點的股份,其他的錢,我一分不要,如果你們同意,我就合作。”
“等等,我去和其他股東商量一下。”
還有很多輔導機構都找蘇舟了。
畢竟,蘇舟現在可是青山市的“教育之神”。
別管別的,蘇舟只要掛名嗎,啥都不幹,那都是金子招牌。
而且,萬一,蘇舟放假的時候,接私活了呢。
而蘇舟為什麼就單獨找了這家呢。
因為,這家輔導機構,是去年才剛成立的。
股東是幾個年輕人。
他們出來剛創業不久。
這種輔導機構,蘇舟才有機會,分到股權啊。
尤其是,他們去年虧了不少。
這個時候,趁虛而入最好。
其實也不能說是趁虛而入,各取所需罷了。
他們也是想找蘇舟碰碰運氣。
一開始他們都不抱希望了,就是重在參與。
可是,現在這個是幸運直接砸在他們的腦袋上了。
但是,這也不是沒有條件。
青魚教育機構
“你們怎麼看,蘇舟他要我們機構10個點的股份。”
那個接電話的負責人,也是青魚教育機構的股東之一,他手裡,就拿著20個點。
而坐在辦公室裡的另外四人,也是20個點的股份。
5人是青魚教育機構的創始人。
100個點,每個人平分。
“我不贊同,10個點,你知道,我們加起來花了多少嘛,他蘇舟,剛來就想空手套白狼?他還要正常教課吧,頂多就放假三個月過來教一下。”
其中一個男子,不滿蘇舟這種條件。
“確實,不過,小白,你想多了,蘇舟他說,他頂多掛個名。他現在的身價,肯定不會親自下場的。”
說話的是負責和蘇舟接觸的年輕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