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半天加一個清晨的時間,鹽井保護區就給了趙成不一樣的體驗。
蓉城執行的是戰時管制,處於比前世更加快的生活節奏當中。
而鹽井保護區則不一樣,用趙成的話來說,就是太懶散了。
明明有著種種第一,明明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卻不抓緊時間修煉,這就是浪費。
趙成越想越氣,尤其是想到秦時月的橫眉冷豎,王星笑呵呵的敷衍,氣就不打一處來。
只是,首長給他的任務是保護區兩位專家,不是其他,他也不能橫加干涉撒。
於是,趙成努力壓制內心的憤怒,兩日後,跟著專家去了鹽廠。
秦時月派了劉思漢和李念唐兩人當嚮導,開著兩輛破車駛向鹽廠。
······
距離專家組去鹽廠已經過了兩天,今天正好是二月初五,天氣陰沉沉的,彷彿隨時會下雨。
沒有陽光,王星不會傻乎乎躺在搖搖椅上吹風。
修煉完後沒事幹,他很無聊,又把代小王的遺物翻出來看。
他總覺得這些遺物中還隱藏著什麼秘密,但他抓不住,只能從頭開始看。
這次沒有生存問題上的煩惱,王星看得很認真,一個字一個字地看,看得很慢。
無意中王星看到了代小王的一段摘抄,內容是古代各大帝王千萬泰山封禪的事。
看到這裡,他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為什麼不是每個皇帝都去封禪?
泰山封禪是大事,一般而言,沒有作為的皇帝是不會去封禪的。
自始皇帝而始,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去泰山封過禪。
《史記·封禪書》記載: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山上除地,故曰禪。
那麼問題來了,唐太宗李世民夠可以了撒,為何不去封禪,偏偏他的兒子去了。
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是古代第一盛世,他去封禪沒問題,李治憑啥去?
宋太祖趙匡胤不去封,偏偏他的後輩去了。
秦皇漢武去封禪,唐宗宋祖沒有去,這又是為何?
代小王為什麼會摘抄封禪一事?為什麼要紅筆標註出“封禪臺”三個字?
這裡面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王星想不通,他把封禪的事情記在心裡,又默默往後翻看。
神農架三個加粗的字型印入眼瞳,這裡紀錄的不是神農架國家建制,而是紀錄的傳說。
相傳遠古年間,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並與神農炎帝一起建煉丹爐。
然後還記載了人猿這個流傳最廣泛的傳說。
再往後看,記載的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消失的傳說。
隨後又記載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嶺、長城、莫高窟等等一些列古蹟和傳說。
王星之前看過,起初他認為代小王紀錄這些與靈氣復甦有關。
但現在看來,他認為不是與靈氣復甦有關,而是有其他含義。
王星認為代小王摘寫的小冰河時期與靈氣復甦有關,這一點應該沒有太大問題。
因為靈氣復甦之始,就是氣候變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