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伴書香是一大雅事,蜀中的那些讀書人會趁著天光晴好來親自挑選一些植株,或是買一些花瓣等物回去自己製作香包。
別管這些文人辯得有多激昂,總算是能讓孟慶歇一口氣不與孫老闆去辯駁,也沒人繼續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月枕石遠觀孟慶是鬆了一口氣悄悄起身離開,她在心裡反複琢磨了幾次吃人夜叉之事,那倒是與崔仵作說的人骨上的怪物齒痕相吻合了。
雖然孫老闆說的故事裡夜叉沒有吃人,但能否認為在峨眉山一帶曾經的確有夜叉出沒過?如果這個角度出去思考佛掌人骨之事,昐村有過寺廟也就必然存在過泥塑佛像,是否有可能那裡曾經就存在一尊以人骨為骨架的佛像?
想要弄清這些事情最好是去昐村實地勘察一番,查閱一下當地的地方誌,或是查詢一些石刻碑文,從那裡面也許能夠有所收獲。
這事情還真不能由月枕石得了空就能隻身前去,誰讓她的小孩模樣沒有說服力。要去村裡查詢地方誌都要有個由頭,須得尋一位大人帶著或是以編寫遊記去縣衙等地請出相關記錄。
從成都府到昐村之間往來大概要六七天,再說於當地查閱線索肯定也要起碼也好耗時四五天。如此等到了花市結束,孟慶等人都已經返程,要去查探佛手一行尚且擱置著。
月枕石藉以青羊宮對孟家花樹感興趣之名,向孟慶求了一張前往昐村的行路圖,但直到三月上旬播種農時到來,私塾開始放大半個月的春假,她才有了足夠的空閑走一遭昐村。
此次想要一同前往的人還真不少,且不說經歷了山林人骨一事的朱睿與柏淑聞訊後總還想一探究竟,蘇洵在程氏坐胎穩當之後來到成都府探望幾位新友,在聽了人骨之事後對其也産生了極大的好奇。
蘇洵雖是於考功名無心,但他看了不少雜書,更喜歡遊歷山水走過不少地方,沒想到峨眉山腳下的昐村還有那樣一段謎團。
“我聽過《太平廣記》裡的這一則故事,它在唐人李綽的《尚書故實》裡也有記載,但都沒說具體是在蜀中哪裡。你們該是缺一個能快速讀碑文的人,帶上我一起去昐縣就能事半功倍。”
要不後世都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當下蘇洵的玩心全都寫在了臉上,半點不見靜下來做學問的樣子。
月枕石完全沒有因為知曉一些蘇洵之事,就去旁敲側擊勸其用功治學的想法。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活法,按照他們的生活步調慢慢來又有何妨。
當下她是非常歡迎蘇洵通往,可以多了一個查閱資料的幫手,於是此行就變作了七人行。
胡舟很想知道究竟有無夜叉,看起來是他是想要傳授展昭對決夜叉的三十六式。再者藉著朱家也能考慮發展花卉相關産業的名號,朱睿終於說動了朱大富帶著他一起前往。
柏淑聽說一行人裡僅有月枕石一個女孩,藉以擔心她無聊的名號也是向柏夫子軟磨硬泡求得同意加入了昐村半月遊。
七人稍稍加快了驢行速度在第三天的下午抵達昐村東頭。
三月桃花開,那一片桃花林正是孟家所種,那比平時所見的桃花是要豔上三分。
驢車裡,柏淑小聲地嘀咕了一句,“桃花是開得很好,但昐村這個名字總有些不好,怎麼叫著像是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