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濤一想到陳家老管家的兇惡臉孔還有些後怕,那管家是威脅他要是再來被逮住就一定將他綁了見官,罪名就是懷疑他翻牆盜竊。
“可能要等我長大去京城才能在見到阿志了,到時候阿志還會記得我嗎?”
有多少人長大後對小學的事情還記憶尤深?
月枕石卻覺得蔣濤不必悲觀,山中遇鬼這等奇事應該是今生難忘。“我想多半會記得,如果你忘不了山裡的佛手,他也就不會忘了誰與誰一起遇到佛手。”
蔣濤不知是該哭該還是該笑,難道還要說一聲禍兮福所倚?
不管怎麼樣,原本還玩心不止的蔣濤已經下定決心努力學習考過鄉試,那樣就能名正言順地前往汴京去考省試,到時候總能想辦法找一找陳志。
四位私塾學生的一場尋寶之旅,不論於佛塑人骨有何意義,起碼已經暫且改變了蔣濤與陳志的命運。這一改變究竟會有何種影響,可能只有等時間慢慢過去才能看到它的結果。
生活並非一直充斥著血案與屍骨,還有鮮花與歌舞。
成都府十二月中皆有市,其中二月為花市。花市的習俗從唐代興起,宋朝時期發展的更加興盛。
多年前,時任成都知府的張詠就留下過一首詩,‘春遊千萬家,美人顏如花。三三兩兩映花立,飄飄似欲乘煙霞’。二月二踏青時節,萬裡橋邊有彩舫數十艘,遊人們或是沿岸觀花,或是遊船觀錦江。
二月花市,顧名思義是販賣各種鮮花植物,多半是帶著根系的植株、各地彙集於此的植物種子,還有一些從山中採摘下來的鮮花。
在前唐時期那些植物多以竹筏運載入府城,所以花市傍錦江而設,人們一面是感受春風拂柳,一面沿著河岸挑選鮮花植物。
月枕石聽青觀主說起這些年花市的規模越來越大,沿著河流一路可以從南向北而行,它起始的位置剛好是一南一北的兩處道觀,從青羊宮到玉局觀。
且說南青羊北玉局,青羊宮是老君騎著青羊而來,玉局觀是老君傳道後坐玉而去。
相傳東漢末年的戰亂之中,張道陵隨著李老君來到成都之北。李老君在某地席地而坐開始傳道,此時地面上居然緩緩冒出玉床,而李老君升坐在玉床上開始講起《南北鬥經》。
當一場講經結束李老君冉冉而去,誰能想到他原先坐的玉床忽然塌陷下去成了一個石洞被稱為玉局,後來就在石洞上建成了玉局觀。有意思的是觀中的那個石洞深不見底,誰也不知它到底通往哪裡,有一說是通往青城山的天師洞。
“貧道與玉局觀的唐觀主商量過了,既是趕上了花市的買賣,我們兩家道觀也就出一些應景的紀念物品,讓那些往來的花商們可以帶回家鄉。”
青觀主正是與月枕石閑談時得了這一靈感,要讓青羊宮的名聲傳播到天,需要抓住各種時機,也不妨與城中的其他大道觀合作。
“現在距離花市結束還有十天,而五天後差不多到了各大花商回程的時候。我們也無需做什麼複雜的紀念品主要以香包為主,前一段時間幾位師侄已經帶人晾曬好了花瓣,正欲縫入香包內。那上面會繡一個‘羊’字。
我這是想請月小友在五天內畫一幅宣傳畫,一肥一瘦的兩只羊與鮮花相得益彰的場景,將它掛在青羊宮與花市起始處相對的外牆上。這在寫上幾行字,如此一來就更加應景了。”
月枕石點頭答應了青觀主的這一請求,她必須承認是因為潤筆費很豐厚,還不僅是青觀主給的這一份。玉局觀也想請她去畫一幅宣傳畫,剛好是花市的一頭一尾前後呼應。
玉局觀還給出了一個優待,如果月枕石好奇觀中石洞到底有什麼,她可以隨時下洞觀察。需知那個曾經升起老子講經玉床的石洞從不對外開放,香客們只能在外圍拜拜而已。
月枕石對玉局觀瞭解不多,因為這個大道觀在後世已經完全不見蹤影,更不提那個神秘大洞不知何年何月消失不見了。
唐觀主附加這一禮遇,難道是認為她的好奇心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