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遊颺日已西中)
有人進來。卻又不是靜慧師傅,後來才知師傅在被軟禁起來。
站在他面前的也是師叔輩分的僧人,手裡拈著佛珠開口便是,“聽說你當年曾和一個叫趙光義的孩子同時跟隨靜慧師兄修行?”
他頷首,卻也不清曉所為何事,如許十多年過去,當年一同的孩子們四下離散,正式還留在這寺裡的少之又少。如今卻突然有人問起那個孩子。
“他後來如何?當真死了?”面前之人口氣問的很是隨意。
他便只能繼續頷首表示肯定。
“這鐲子是不是他給你的?”
“是。”
“那便很好。從今以後,你便是趙光義。”師叔說完閉上眼睛,合掌低低地念著阿彌陀佛。
明滅的火燭光影分外暗淡,江正這兩個字存留於世的最後一分鐘裡,它的主人呆愣在禪房裡想起那個孩子離開時候不肯放下的執念。
他用已近幻滅的聲音叫自己,趙光義。
不斷不斷放大的聲響,幼小無害的一張臉。
那瀕死而不可忘記的鐲子。
十幾年過去了,重新翻閱,竟然絲毫未曾蒙塵,原來自己多年以來不斷枕著這樣的回憶入眠,我還是欠了你。
我以失去自己的代價來交換你的信念,這樣可好?
前因後果他之後才知曉,北邊有人和太子李弘冀勾結,周朝的人想讓趙匡胤死在南方,誰知到李弘冀自己心懷鬼胎,太子陰狠難言的秉性不就不該與人結盟,李弘冀亦有自己的打算,想著先一步控制住趙匡胤的胞弟讓他為己所用。
可惜趙光義死了。
或者說,他該慶幸那個孩子死得早,若是他面對脅迫,江正真的想象不出會是怎樣的情形。所以李弘冀便軟禁了主持控制了安東寺,無非就是需要有個人來做趙光義,而從他們自小的經歷來看,江正最適合不過。
從此江正便是趙光義。
他本人沒有什麼大的異議,趙匡胤若無多心必會帶他出去。他不管是誰用怎樣的手段,只要能出得去這狹窄天空便是對他自己最大的恩賜。何樂不為?
那佛經早已念得厭煩,求一個救度也無從談起,是好是壞他不該老死江南寺中,而後的命運亦證明瞭這一點。
那個孩子曾經對自己講述的一切突然派上了用場,無數個夏日裡,他們伴著蟬聲睡不著,偷偷地藏在被中講述過去的經歷,童年,鐲子,大哥,洪水,輾轉,安東寺。今時今日的趙光義沉穩而心思縝密,只是他萬萬沒想到,趙匡胤竟然殺了李弘冀。
恐怕這也是周朝節度使王饒大人沒有料想到的事情。
王饒想著除掉功勞逐步蓋過自己的趙匡胤,卻未曾想過此番南下趙匡胤竟然有膽子殺了唐太子。不過幸好,那劍眉的人還是帶著光義從寺裡出來,只要趙匡胤還沒回到開封,一切就還有機會。所以王饒派人先他們一步除去了當年巢湖中廟曾有一面之緣的靜德住持,然後又扶持年輕的靜聞當上新任主持,權貴寺院彼此勾結,出家人也並不一定就能真的皈依菩薩,趙光義那日眼見得那金碧輝煌的寺廟心裡便全是嘲諷。
戰火之後此寺能夠留存甚至幾番修繕,寺中人必定不簡單,恐怕是與當朝官宦勾結才能如此鋪張。
人心果真難測。
靜聞給他毒藥,殺了趙匡胤,他的一切都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