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五年五月十一,孤山堡大營被放棄,孤山大營守軍全線後撤至鳳凰城防線。
五月十二日上午,鎮江堡鄉勇數百人,在孤山堡大營以南不到十里的地方,遭遇到韃虜斥候,雙方惡戰一場,各有死傷。
至此,確定整個孤山大營都被韃虜佔領,韃虜兵勢已經指向鳳凰城。
東路軍斥候在孤山堡另外一側得到的訊息,確定韃虜以孤山堡為大營,大批韃虜士卒正在向前移動,大戰一觸即發。
五月十二日下午,中路軍許簡所部,先頭兵馬抵達鳳凰城,數十名極其沉重的大炮,迅速的被安置在了城頭,原本就武裝得如同刺蝟一樣的鳳凰城,如今再添數十根尖銳的長刺。
至此,東面,西面,北面三個方向各有海外鎮撫司一個軍團駐守,鳳凰城裡,江晚率領從孤山堡大營裡撤回來的西路軍團坐鎮。
圍繞著鳳凰城的,僅僅只有一條兩丈餘寬,一丈餘深的塹溝,三個軍團的大軍,就駐紮在這條壕溝之內,從實用的意義上,這條看起來又寬又深的壕溝,實際上已經起不到阻攔韃虜騎兵的作用了
韃虜一次的衝鋒,死傷的屍首就足夠填平某一段壕溝。
所以,這壕溝更好像是一道分界線,一道警戒線,將整座鳳凰城的防禦範圍表明的清清楚楚,而和海外鎮撫司交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的韃虜,其實更加清楚這一條分界線的含義。
那就是這條線之內,明軍那數不勝數的火器他們需要招架,而這條線之外,那些火器未必就要夠得著了。
這是一種雙方都說不出來但是都清楚的默契,而這種默契將這一場即將到來的大戰的範圍,已經遠遠的擯棄在裡攻城或者守城之戰中了。
這就是一場實力的決戰,贏家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而輸家,將會一無所有。
皇太極體會到了這種默契,多爾袞也體會到了默契,而在他們看來,明軍擺開架勢,幾萬人在城下和他們狠狠的打一場,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沒了堅城利炮據守的明軍,那幾乎是將勝利送到了大金的手邊。
他們欽佩明軍的勇氣和膽識,但是也感激明軍的愚蠢。
雙方的戰略至此已經全部一覽無遺,在這之前所有的動作,所有的和談,所有的聲東擊西,所有的虛以委蛇,如今都已經不用再顧忌了,一方是為了生存,一方是也同樣是為了生存,這一場必定註定要開始的大戰,那是誰也避免不了的。
後金的兵馬很有默契的在環城的這一道壕溝三里之外,紮下了他們的大營,在佔領了孤山大營之後,如今他們有了不少的物資,居然也將眼前的大營扎得有模有樣了,反正那些木材帳篷這一戰之後,無論勝敗都已經沒有用處了,那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勝了,整個明軍的城池都是他們的,這些木材帳篷算什麼。
輸了,命都沒有了,大金可能都因此沒有了,這些木材和帳篷更不算什麼了!
五月十七日,大戰拉開序幕。
咚咚咚的戰鼓聲中,雙方的兵馬在壕溝的兩側,擺開了陣勢,東面的中路軍大營,首先遭遇到了韃虜的攻擊。
這幾日陣前斥候反覆的刺探,鳳凰城前三支明軍軍隊的實力,韃虜已經摸得清清楚楚了,和兵強馬壯的東路軍以及主力軍團相比,這個中路軍無疑是最好捏的軟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