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的確最近是躊躇滿志。
大淩河一戰,他的聲望幾乎達到了頂點,如今他的汗位已經固若金湯,再也無人可以動搖了。
如果說當初制定繞道蒙古奇襲大明的計劃的時候,朝中還有不少王公大臣持著反對的意見不看好他的計劃,大淩河之戰的時候,貝勒阿敏甚至公開的無視他的命令,叫囂著要屠城,結果令得祖大壽誓死抵擋不敢絲毫鬆懈。
如今的他,真的可謂是一言九鼎,再也沒人懷疑他的雄才大略,也再也無人敢質疑他的權威了。
經過兩次大戰取得了豐碩的戰果,皇太極終於可以按照他心中的想法,好好的整合他大金國的所有資源了,而這兩次大戰,也終於讓他徹底看清楚了大明這個巨人的虛實。
這個巨人,不是不可戰勝的。
他皇太極有了比他父親更宏大的志向,而他幾乎將這個志向毫不遮掩的袒露給他的臣民們,他要讓他們的臣民相信,只要他在汗位上,金國將會繼續壯大,最終必定會打到大明這個腐朽不堪的巨人,然後征服他,取代他!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關外的明軍龜縮在錦州寧遠一線,在他們防線之外,都是他的臣民們牧馬的地方,明軍再也沒有餘和他的軍隊進行大規模的作戰了,最多也是隻派出小股軍隊襲擾。
而這些小股的明軍,面對他的八旗精兵,那幾乎就是送給他練兵的靶子,一點威脅都沒有。
論起襲擾作戰,明軍在他的八旗精兵面前,就是一個弟弟。
唯一讓感覺有點不大舒服的,就是他一直沒怎麼放在心上的東江鎮的那一支明軍。
大淩河之戰以前,這支明軍無論怎麼蹦躂,在他的心裡,這都是一支偷雞摸狗套麻袋打悶棍的軍隊,根本就上不得檯面,也就是總兵官毛文龍還有些將才,一直維持著東江鎮的局面。
對東江鎮的圍剿,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只是每一次圍剿,都讓皇太極這一邊覺得有些得不償失。
東江鎮的這一支明軍,就好像一個破落戶,而圍剿他們等於一個正常人和這個破落戶去打架,打贏了,什麼好處都沒有,破落戶吃虧跑掉了,甚至會天天到你家門口汙言穢語的罵人;而打輸了,頭破血流,還得自己掏錢去治傷,自己耽誤自己賺錢的時間。
實在是讓人噁心透了!
不過,一如既往趁著他大軍不在的時候來偷雞摸狗的東江鎮,去年終於變得正經了一些,也變得像個人了,這讓皇太極也終於將解決東江鎮放進了自己亟需待辦的事情當中去了。
寧完我去勸降對方,就是皇太極的第一個試探。
而如今,他的試探結果終於回來了。
“東江鎮的江晚,應該是不可能投效大汗的!”寧完我一身文士打扮,坐在皇太極的面前。
對待這些大明出身的文人,皇太極一直都是待遇優渥,當然,前提是這些文人也要對得住他給出的這些優渥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