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貴有自知之明。
如何認知自己,定位自己自古以來就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從決定皮島出兵先發制人的那一刻起,江晚就清楚的知道,就靠著自己手上的這點實力,能做的也就是策應襲擾牽制的事情。
他不是明軍主力,也不可能像明軍主力一樣,能夠應付後金大軍的反擊。
至少眼前不能。
衛齊的情報裡,皇太極至少是帶著六萬大軍去大淩河了,用腳指頭都想得出來,如果皇太極的大軍返回來,他皮島眼前連兩萬人都不到的一師偏軍,是怎麼都抵擋不住後金的反擊的。
而他不過是皮島的區區一個參將總制,就是在遼東督師孫承宗召開軍前會議的時候,也是站在最遠的角落裡第一個,遼東總兵大將一抓一大把,什麼時候輪到他這個參將總制來左右戰局了。
他非常地清楚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大淩河明軍除了祖大壽的六千關寧鐵騎還有萬餘步卒,雖然在戰局上處於劣勢,但是皇太極圍城,孫承宗不可能見死不救,明軍方面肯定會派出援軍。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大明和後金的主戰場就是在大淩河城下了。
皮島在江晚入主之後依然是走的毛文龍的老路。
趁著後金大軍出擊,襲擾後金的後方,儘可能地減輕主戰場明軍的壓力,如果從這一點來說,江晚已經做得很不錯了,至少,他一萬多大軍已經抵達至潘家口和馬蘭峪軍堡之下,兵鋒甚至直指盛京。
就是以前毛文龍主帥來說,也沒做到這個地步。
這對皇太極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驚喜,而且,這是一個他不得不重視的驚喜。
江晚沒打算再前進了,這個距離上,皮島大軍已經呆了好幾天了,而一路來,他步步為營的進軍,除了沒有給任何韃子襲擾的機會,同時也喪失了快速奔襲的先機。
這麼長的時間,無論是盛京鎮守的韃子將領,還是遠在大淩河的皇太極,都已經反應過來了。
再前進,已經意義不大,他先該考慮的是,是該如何安全的退回去,在面前虎視眈眈的盛京敵軍和大淩河援軍的夾擊下,安全的退回鎮江堡。
然後,再守住鎮江堡!
這對皮島來說,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勝利,至少,將戰線推進到了鎮江堡,原來蓋州衛附近的大片地段,都將處於鎮江堡的籠罩之下,如果遼東明軍再主動配合的話,將鎮江堡也納入關寧錦一帶的防線之內,那麼,這無疑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好訊息。
這是收復失土啊!
潘家口軍堡裡,李思忠正臉色陰沉的寫著軍報,他都可以想象得到阿巴泰看到他手中的這份軍報的時候,是該如何的大發雷霆了。
不過,他一點都不在乎。
阿巴泰要用他潘家口的兵馬去試試明軍的成色,現在他使出來了,眼前的明軍遠遠不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裝備精良,戰法刁鑽,與之一戰李思忠不覺得自己有必勝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