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堡之戰之後,江晚足足在這裡呆了五天。
在清理戰場處理戰後的事宜的同時,朝著盛京方向江晚是不遺餘力的派出了斥候,原本的計劃中,江晚是要在鎮江堡坐等那支可能從盛京來的援兵的。
可惜的是,這支援兵遲遲不見蹤跡,倒是從鎮江堡到盛京之間各處後金的軍隊,隱隱有了集結的趨勢,後金人除了他們本部的八旗精兵之外,幾乎已經開始動員能動員的一切力量了。
很久以後,江晚才知道,當時盛京方面,是朝著鎮江堡派出了一支兩千餘人的援兵了的,但是,援兵還在半路,就已經摺返了回去,當時的皇太極心裡怎麼想的,江晚不清楚,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清楚的知道,在皇太極的眼裡,一萬個鎮江堡,也比不上一個盛京。
鎮江堡的明軍,開始朝著盛京進軍了,有鎮江堡這個橋頭堡,江晚的這一支明軍可以說是進退有餘,往年皮島明軍上岸之後,彷彿是打游擊一樣的動一下西一下的打發,徹底的被江晚拋棄了。
他的意圖很清楚,以鎮江堡為基地,朝著盛京方向,能推多遠就多遠,如果後金韃子敢不重視他這一支人馬,他十分的願意到盛京城下看一看風景。
這是陽謀。
他的意圖是如此的明顯,相信皇太極和他的智囊們,在就看得清清楚楚了,但是看得清楚又如何,江晚的這一支兵馬的存在,不會因為他們看的明白而消失。
不將這一支明軍打回去,盛京危矣。
而要將這一支明軍擊敗,單憑現在盛京的留守力量,很難有這個十成的把握,最穩妥的辦法是將大淩河的那數萬後金主力調過來。
但是這樣一樣,後金人就只能看到大淩河城在他們眼皮底下修起來了。
無論怎麼選擇,對後金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江晚希望後金軍隊,是一如既往的驕狂,這樣的話,就更中他的下懷了。
調集大淩河城下的部分兵馬,和盛京方面的兵馬合兵,這是後金方面最有可能的選擇,對江晚來說,這等於是開闢了第二戰場,依然能有效的減輕大淩河的壓力,而且,誰勝誰敗這種事情,還說不一定了!
所以,他一點都不急,穩穩地推進著,一天三十里,步步為營。
每到一處,立馬紮下營寨,清除後金方面在附近的勢力,包括但不限於破壞後金方面所有軍事設施和生產設施,並掠奪地方,就地補充軍糧。
這個做法,得到了廣大官兵的歡迎,對他們來說,這才是打仗。
韃子可以到大明燒殺劫掠,大明人自然能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這支明軍的行為的後果,在數天之後開始慢慢顯示出來了,大量的難民開始朝著盛京方面遷移,明軍在他們身後不慌不忙的驅趕著,彷彿是驅趕著無數的牛羊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明軍所過之地,無論是軍堡,村莊還是牧場,全部都是變成了一片的廢墟,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沒有用的,你做的這一切,我們的大軍會全部還給明國!”
衛齊沒有被送走,反而被留到了江晚身邊,江晚和他的協議是,他可以不將衛齊送到京城,但是,作為回報,衛齊要提供一部分後金方面的情報。
衛齊爽快地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