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不出五年,我們中國一定可以統一。”
馮施佩已在帝國呆了兩年,對帝國的內政、革命軍的實力,已經瞭解得相當透徹。
他說:
“只要陛下想推翻滿清,隨時都可以抽調一支勁旅,直接北伐燕京。
只不過,為了大局,陛下有意推遲北伐,以便完整接收滿清的廣闊領土。”
楊烜讚賞地點了點頭,進一步說道:“大使先生,帝國統一中國,怕的不是滿清,而是沙俄。
所以,北伐行動要慎之又慎,對付滿清是小事,對付沙俄才是重點。
“同樣的,普魯士統一德國,怕的不是丹麥、奧地利,而是法國。
丹麥、奧地利都是歐洲傳統強國,實力遠在滿清之上。
“丹麥控制了不少北德意志邦國,在德意志在著廣泛的影響力。
粵地利實力更強,控制了一眾中東歐小國,大半個義大利都聽命於奧地利。
“普魯士既要對付丹麥、粵地利,還要對付法國,處於多線作戰的不利態勢。
法國的實力,不僅遠超丹麥、粵地利,還超過了普魯士。
“因此,恕我直言,普魯士統一德國的難度,要遠高於帝國統一中國。
你們必須從長計議,準備充分,方能推進統一。”
馮施佩聽過這話,臉上愁雲密佈。
想起法國、奧地利等敵國,又不禁內心激憤,臉上的刀疤也輕微地抽搐起來。
楊烜見狀,進一步試探道:“不過,我想,如果我們兩國聯手,彼此鼎力支援,是一件頂好的事。
多一個幫手,總歸要多一份力量。
“敵國見我們有了幫手,也會存著些顧忌。
我們聯合起來,一定有助於兩國的統一,一定可以提前實現兩國的統一。”
馮施佩猛然醒悟過來:楊烜說這話,不是明擺著想與普魯士結盟嗎?只是,他是中華帝國皇帝,地位尊貴,不便主動提議。
正如楊烜所說,統一德國的難度要高於統一中國,普魯士需要帝國,甚於帝國需要普魯士。
機會難得,馮施佩不想錯失良機,便直言道:“皇帝陛下,我們兩國都承擔著統一祖國的崇高使命,都面臨著可能而來的外國干涉,理應攜手並進,互相支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普魯士王國與中華帝國,已經建立了大使級的外交關係,在軍事和經濟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
本大使不揣冒昧,提議更進一步,達成更為緊密的戰略盟友關係。
皇帝陛下,請您對我的提議予以考慮。”
上路子!
馮施佩還是很聰明的,楊烜頗感欣慰,說道:“大使先生謀國之忠,待人之誠,令人敬佩。
正如大使所說,我們兩國境遇相同,理應互相扶持,結為盟友,掃清統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