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的撤退,1開始就非常不順。第2天半夜,曾國藩收到了1則噩耗:綠營總兵王國才死了。
王國才是綠營名將,雲南昆明人。道光末年,西南爆發回亂,王國才在此戰中表現卓異,道光帝賜號“勝勇巴圖魯”,擢升為綠營都司。
吳文鎔擔任湖廣總督時,調王國才至麾下,以抵禦太平軍。武昌督撫同城,多有不和。當時的湖北巡撫是個滿人,與吳文鎔不和,上書朝廷彈劾吳文鎔,逼迫吳文鎔出戰。
吳文鎔是曾國藩的座師,只得向曾國藩求救。曾國藩剛創辦湘軍,以水師未練成為由,請老師堅守不出,待練好了水師,再出兵救援。
沒想到,湘軍水師尚未練成,吳文鎔就被迫出戰,結果1敗塗地,吳文鎔本人投水殉節。
為此,曾國藩頗感愧疚。王國才作為吳文鎔生前的部將,在對抗太平軍時表現可圈可點,因而受到曾國藩的賞識,如今已經積功至湖北綠營鄖陽鎮總兵。
這天,王國才接到大營西撤的命令,立即意識到曾國藩陣腳已亂,開始部署部隊撤退。他麾下都是湖北綠營,軍紀散亂,士兵亂糟糟的,把物資都搬到了營門口。
革命軍已經完全掌握了制江權,封鎖長江,湘軍物資緊缺。王國才特意下令,要部下把物資儘可能都帶走。
為防止官兵盜賣物資,王國才坐鎮營門口,監視士兵搬運物資。對作戰至關重要的火炮、火藥,也是官兵盜賣的重點,就堆放在營門口,放在王國才眼皮底下。
任憑王國才著急忙慌地催促綠營兵,綠營兵就是不慌不忙,全然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王國才大怒,下令親兵隊緝拿散兵,限士兵在1個時辰後開拔。
綠營兵這才著急起來,收起了煙槍,開始賣力搬運物資。晚清時,菸草在民間已經非常流行,既有抽水煙的,也有抽旱菸的。
軍隊流動性強,更盛行方便易攜的旱菸。不少綠營兵還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軍隊戰鬥力進1步下降。
這時候,有士兵的煙槍裡漏出了沒有燃盡的菸灰,菸灰又引燃了散落在地上的火藥。傾刻間,王國才大營門口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爆炸。王國才及麾下1百多名親兵,當場被炸得屍骨無存。
此事取材於史實,王國才本人即死於火藥的誤炸。)
訊息傳到曾國藩大營,已是深夜。曾國藩剛剛睡著,又被親兵叫醒。聽說王國才死難,曾國藩大為痛心。
出師不利,大戰還未開始,自己就先損失了1員大將,實在不是1個好兆頭。況且,王國才是恩師吳文鎔生前提拔的綠營名將,教曾國藩如何向朝廷交待?如何告慰恩師在天之靈?
曾國藩睡意全無,乾脆讓人叫醒了趙烈文,和他商量如何處理王國才之死。
趙烈文決斷很快,說道:“為死者諱,王錦堂王國才)不管怎麼說,都算是為國捐軀。依我看,不如粉飾1番,也好請朝廷從厚撫卹,安撫王錦堂的後人。”
曾國藩點點頭,說道:“不錯,我也是這個想法。大敵當前,軍心士氣不可不查。你說,該怎麼粉飾?”
趙烈文有急智,略1思索,便說道:“就說是粵匪深夜撲營,王錦堂督隊開炮,殺死多人。但粵匪火炮精利,炮彈擊中軍營火藥。
“錦堂唯恐軍心紛亂,在營中屹立不動,堅持不肯退卻。而後火藥爆炸,錦棠為大清壯烈殉國。現在軍情紛亂,朝廷不諳實情,1定會從厚撫卹王氏後人。”
曾國藩深深地嘆了口氣,他已經沒心思再推敲趙烈文的說辭了。曾經,他治軍很嚴,嚴禁部下捏造戰功,更對這種行為嗤之以鼻。
想不到,他自己也不斷尋找理由,諱敗為勝,捏造戰功,變成了那個最令自己討厭的人。
曾國藩看問題很深,生怕王國才之死會擾亂軍心,便和趙烈文商議道:“大軍匆匆撤軍,軍心本就不安。現在王錦堂突然殉難,大營損失慘重,小道訊息傳得滿天飛。
“如果仍按原計劃撤軍,必將加速軍心的紛亂。軍心1亂,粵匪再趁勢1打,說不定就會像吉字營、楚軍那樣。不如緊急傳令各營,駐紮原地,暫時不得移動。”
曾國藩長於戰略,看問題深遠,擅長把控全域性,但短於戰術,在戰場上反應慢、見事遲、遇事猶豫。因此,每當曾國藩親臨戰場,親自指揮戰鬥,湘軍往往敗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