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保為滿人,蘇完瓜爾佳氏,雄傲一時,手下有不少滿洲馬隊。他是滿人將領中少有的能員,很受咸豐的寵信,不大可能投降我軍。
“步一師在皖北,要優先打擊勝保。勝保的馬隊,是皖北清軍的支柱。勝保一倒臺,皖北清軍就會崩潰,局勢將為之一變。
“翁同書是安徽巡撫,駐節廬州。常熟翁氏是個大族,翁同書的父親翁心存,在清廷中擔任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充上書房總師傅,很得咸豐寵信。
“翁家詩書清貴,翁同書文章做得好,字寫得好,卻根本不是當巡撫的料,更不能應付皖北這樣錯綜複雜的局勢。眼下,他正為苗沛霖的事大傷腦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苗沛霖以團練起家,事實上割據一方,官府莫敢過問。這兩年,革命軍攻佔蘇浙,太平軍退出皖北。苗沛霖則趁機接受欽差大臣勝保的招安,被保舉為總兵。
苗沛霖居心叵測,在皖北招兵買馬,逐漸坐大,壽州、蒙城等十幾個州縣,已經成為苗沛霖的地盤。當地的清朝官吏宛如苗沛霖的屬吏。
苗沛霖不臣之心漸顯,把“淮南稱王”掛在嘴邊,確立了“高築牆、廣聚糧、先滅賊、後稱王”的方針。
翁同書身為巡撫,既不能節制苗沛霖,也不敢惹怒苗沛霖,只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苗沛霖麾下號稱十萬兵馬,楊田不得不予以重視,便問道:“苗沛霖此人,有可能為我所用嗎?”
溫紹原非常煩感苗沛霖,急忙阻止道:“師長,苗沛霖此人反覆無常,卑鄙無恥,皖北人恨之入骨。我說幾件事情,您就知道他的為人了。
“第一,此賊反覆無常。他原是捻子出身,後背捻而辦團練。辦團練辦出了名堂,開始大力剿捻。官府猜忌他,他便驅逐官員,與長毛暗通款曲,挾寇自重。
“第二,此賊心狠手辣,睚眥必報。去年,清軍江南江北大營大敗,皖北清軍調去徐州前線。苗沛霖趁機攻打壽州,只因他與壽州孫家有隙。
“相傳苗沛霖的父親早年在孫家當佃戶,有一年新年,孫家讓佃戶來家裡伺候,苗父有病不能來,苗沛霖代父前來。孫家本來以秀才之禮邀至客廳接待,苗沛霖自賤自輕,說自己代父來伺候東家的。
“孫家見狀,便讓他到外面幹活。苗沛霖表面不說,內心把這視為奇恥大辱,發誓報仇。去年苗沛霖佔領壽州,就就殺了族長孫家泰及孫家族人,刨了孫家祖墳。
“孫家泰一門四代,上至71歲的老父,下到3歲孩子,全家15口人,全部被殺。壽州孫氏其他一百多名族人,在這次苗難中也遭受殺害。
“孫家泰本是京官,隨工部侍郎呂賢基回鄉辦團練。呂賢基兵敗自殺後,孫家泰便引軍回壽州,保護壽州安寧,頗得當地人擁戴。
“除此之外,參與守城的皮氏、洪氏、吳氏、張氏等大戶人家,全被苗家軍滿門抄斬。苗沛霖此舉,實乃殘暴。
“第三,苗家軍軍紀敗壞,四處劫掠。皖北民眾對其十分反感,當地有“不殺苗賊不罷休”的歌謠。苗沛霖為了籌集軍餉,四處劫掠女人,組織女人賣春,敗壞社會風氣。
“師長請想,這樣一個罪大惡極之徒,我們怎麼能招撫他呢?必須快刀斬亂麻,剿滅苗家軍,斬殺苗沛霖。如此,方能收服皖北民心。”
楊田點點頭,說道:“我懂了。必須除掉苗沛霖,我們才能佔領皖北。”
溫紹原進而獻計道:“勝保冥頑不靈,苗沛霖狡詐反覆,此二人狼狽為奸,實乃皖北兩害。勝保只會紙上談兵,我軍不難打敗他。
“苗沛霖人馬雖眾,部下並不誠心服他。只要我們下決心剿滅他,他的部下一定會有人倒戈。此人貪鄙,把地盤看得很重,定會躲在壽州古城負隅頑抗。
“此二人一除,皖北形勢一定改觀。”
楊田很高興,說道:“善。我們步一師此番來皖北,先為皖北百姓除此二害!”.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