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續賓慨然說道:“學生謹遵師命,甘願隨侍在老師左右。”
古代士子講究事師如父,滿清為封建王朝巔峰,禮教制度更為嚴格。學生一旦拜入老師門下,就會效忠老師,成為老師的黨羽。
李續賓結識羅澤南之前,原本是個籍籍無名的的鄉下大齡青年。拜師羅澤南後,他學問大長。追隨羅澤南加入湘軍後,李續賓屢建奇功,已經積功至江蘇按察使。
當然,此時的江蘇早已是中華帝國的國土。清廷以此職授予李續賓,無非是想讓李續賓賣命。
楊載福不像李續賓那樣多情,理性地提醒羅澤南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楊逆說游擊戰要格外依靠百姓,得到百姓的支援,方能從百姓那裡得到敵人的訊息,方能從百姓那裡得到糧草補充,進而在敵後持久遊擊。
“可粵匪以均田免賦為口號,吸引了大量愚民。我在永州時,親眼見到老百姓歡迎粵匪,向粵匪售賣蔬菜糧食,乃至通風報信,幫助粵匪裝卸物資。
“我軍紀律嚴明,從無擾民的舉動,因而得到三湘百姓的擁護。可粵匪承諾給愚民平分土地,愚民無知,對此趨之若鶩。
“我軍既要在敵後開展遊擊,就得得到百姓的擁護,就得提出比‘均田免賦’更吸引人的口號。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的遊擊作戰就是無源之水,就難以奏效。”
這個問題一下子就指出了問題的要害,眾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羅澤南,希望他拿出好的點子來。
滿清為農業社會,文官武將有了錢,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買地,再把土地出租給佃農。當時南方田租高於北方,常常達到百分之六七十。地主不用勞作,就能收取土地產出的百分之六七十。
在當時的小農社會里,大部分投資渠道都不如買地保險,也不如買地收益高。羅澤南、李續賓等人雖然出身窮苦,出人投地之後照樣回鄉置田,搖身一變成為大地主。
當時的儒家倫理,同樣為這種行為提出了辯護,鼓勵讀書人耕讀傳家。湖南地處內陸,多山少地,這一現象更為明顯。
湘軍軍餉高,廣大湘軍士兵得了軍餉,在戰場上搶劫發財,也往往回鄉置田,成為小地主。這種行為,也變相鼓勵湖南人參加湘軍。
譬如,曾國藩的二弟曾國潢,一直呆在家中主持家族事務。當時,便有大量同鄉向曾國潢求情,請求曾國潢從中詳情,准許他們加入湘軍當兵吃糧。
因此,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湘軍大小官兵都是地主,像彭玉麟、楊載福這種不治私產的大將,在當時的湘軍中非常罕見。
羅澤南嘆道:“民智未開,老百姓可不認什麼忠君報國,也不知道什麼是‘以夷變夏’。粵匪給他們分土地,自然可以得到愚民的支援。
“可維護中國傳統的,掌握湖南基層政權的,卻是地主鄉紳。粵匪要分地主鄉紳的土地給農民,自然會受到地主鄉紳的極力阻撓。
“不少地主鄉紳,還籍此辦起了團練,組織了武裝。粵匪依靠愚民,我們就依靠地主鄉紳,庶幾可以破解這個難題。”
革命軍要平分地主的土地,卻會給地主以補償,實際上相當於贖買了地主的土地。因此,地主的反抗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激烈。
羅澤南這樣說,實在是過於樂觀。可楊載福也知道,依靠地主是湘軍開展游擊戰的唯一可行之舉。儘管希望渺茫,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