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大致呈南北流向,由南向北流,最終匯入洞庭湖。其上游水情較為複雜,航道較為曲折,從廣西進入湖南東安後,湘江折向東南,進入永州府。
永州乃瀟水與湘江交匯之處,地位重要。與瀟水合流後,湘江水量更為充沛,通航條件更佳,開始折向正北方,在冷水灘與官道相接。
因此,冷水灘是1處水6要衝,乃兵家必爭之地。馮海洋的企圖是,騎兵團機動性強,故走官道,抄近道抵達冷水灘。
步3團則沿湘江抵達永州府,擊敗湘江西岸的湘軍,保障航道暢通。等上游淥埠鎮的沉船清除之後,內江艦隊將順流而下,在永州裝載先鋒部隊,與騎兵團會攻冷水灘。
眾人聽得很認真。大體上,馮海洋仍在按1號方案推進,又根據戰場態勢變化,做了小範圍的調整。
他繼續說道:“兵貴神速,在我軍到達衡陽之前,各部隊1刻也不能停歇。從東安到衡陽,走6路大約有兩百多公里,走水路大約有4百公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1路,除了永州、冷水灘,還有高溪市、祁陽、祁東、白水鎮等沿江關隘。大家要克服1切困難,消滅1切面前之敵,爭取在十日內到達衡陽,逼迫羅澤南與我決戰。”
衡陽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鎮,“扼荊湖南北,引交交趾)廣兩廣)為頸,更有衡山為後,湘水在前,為湘東重鎮”。
從嶺南北上中原,或從中原南下嶺南,衡陽都是最為便捷的通道。因此,自古欲守嶺南,必先奪衡陽。反過來,中原王朝想要控制嶺南,必須控制衡陽。
當年,楊烜奪取嶺南,1度想效仿古人,引兵北上,經衡陽爭奪天下。最終,他改變了計劃,藉助強大的海軍,率先經營東南沿海。
衡陽地位緊要,當年曾國藩建立湘軍,與湖南綠營爆發衝突,只得帶湘軍到衡陽練兵。他在此忍辱負重,1手建立湘軍水師。可以說,衡陽是湘軍的福地。
羅澤南主持南翼戰事,把糧臺重地設在衡陽,把大營設在了衡陽上游的祁陽。
按照第2軍的作戰計劃,各部隊突破湘軍前沿防線後,將採取“分進合擊”的策略,分路行軍,最後在衡陽城下會師。
馮海洋強調說道:“各軍注意,我們分進合擊,穿插迂迴,講究的是速度。我們的目標在於衡陽,要在衡陽與湘軍決戰,最大限度地消滅湘軍有生力量。
“為此,從東安至衡陽這1段路程,各軍不必與敵糾纏,不必佔領沿線的城池,要最大限度地儲存實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
“步3團、6戰隊1支隊第1聯隊為先鋒,你們還負有1項光榮的任務。要克服困難,保障湘江航道暢通,確保後勤物資能夠源源不斷地供應前線。”
各將領命。內江艦隊司令許朝陽,負有為全軍輸送物資之責,問道:“湘軍這次沉船,多選用大船,又在船上裝潢沙石。明天1天,我們能夠清除掉沉船嗎?”
馮海洋胸有成竹,說道:“問題不大。我打算仍按爆破法清除沉船。湘軍沒有大船,湘江上游通航條件1般,沉船多為1兩百噸的小船。
“使用爆破法,可以直接把這種小船炸至解體。若仍有殘留物阻塞航道,我們還有兩個備用方法。
“第1,我們從黃埔造船廠徵調了1個蒸汽機絞盤,可以協助清除沉船殘骸。第2,我們發動了廣西北部的民兵支援前線,明天就能到達淥埠鎮。”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