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是交趾省省會,也是步二師師部駐地。都說河內所在的北圻發生了叛亂,但“靖波”號抵達河內時,河內港仍然是一片昇平,毫無戰亂的跡象。
乘“靖波”號停靠卸貨的空當,胡雪巖來到交趾省委。浙江省委主任王徵有一封親筆信,託胡雪巖帶給交趾省委主任陶煜。
陶煜已經六十多歲,原是楊烜祖父楊遇春的部將。楊烜起兵時,陶煜為廣東陸路提督,後投順楊烜,積功至交趾省委主任。
他的兒子陶德章,在革命軍浙江守備師中擔任副師長。而浙江省委主任王徵,又是帝國元老。因為這種關係,陶煜對胡雪巖格外客氣,親自接見了胡雪巖。
陶煜對王徵的親筆信很重視,自己動手開信,閱讀後思考良久,才對胡雪巖說道:
“王主任在信中說了兩件事。一是請交趾鍊鋼廠調撥粗鋼到浙江,二是請交趾調撥燃煤到浙江。”
胡雪巖並不知道信中內容,聽陶煜這麼一說,心中不覺一喜。河內位於紅河三角洲,周圍礦產豐富,有全世界最好的無煙煤,還有埋藏很淺的富鐵礦。
因為這個原因,帝國把河內規劃成鋼鐵生產基地,在此投入巨資。河內的鋼產量也逐年上升,已成為帝國最重要的鋼鐵基地。
粗鋼可以用來製造鐵軌,可以用來造船。燃煤更是維持工商業高效運轉的必需燃料。解決這兩大工業原材料,對浙江的工商業大有幫助。
陶煜的濃眉一皺,對胡雪巖說道:“粗鋼這邊,交趾可以幫忙。只是,燃煤的價值不如粗鋼,從浙江到交趾運費又高。浙江何不就地尋找煤礦,想辦法自產燃煤?”
胡雪巖嘆了口氣,說道:“浙江礦藏不多,雖有煤炭,卻開採不易,多集中在浙西山區,成本同樣很高。我們浙江已經訂購了機器採煤裝置,預備先在長興縣興辦一家機器採煤廠。
“在長興煤炭投產之前,我省缺少穩定的煤炭來源。向交趾借煤,也算是過渡措施。主任體察入微,一定會體諒到我們的難處。”
陶煜哈哈大笑,說道:“既如此,我就跟工業局長打個招呼,讓他給浙江多調一些煤炭。”
胡雪巖再三表示感謝。
兩人閒聊起來,話題自然離不開當前的軍政大局。胡雪巖對南洋的局勢很關心,便趁機打探起交趾境內的叛亂。
陶煜並不在乎,說道:“交趾境內的叛亂,主要集中在北圻地區,其實也無不足掛齒。
“一方面,交趾老百姓都支援我們,歡迎省委推行均田運動。此地與我國文化相似,民情也相似。大部分老百姓沒有土地,給地主做牛做馬。
“我們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給農民,農民無償獲得土地,這是多大的恩典?老百姓支援我們,幫省委打叛軍,這是我們最大的本錢。
“另一方面,北圻礦產豐富,我們在此興建了鋼鐵廠、機器採煤廠,又引進機器,開採北圻地區的金、銀等礦藏。
“很多北圻地區的地方豪強,參與投資開發北圻礦藏,與我們結成了利益共同體。發動叛亂的豪強,大多是西部偏遠地區的地主,能量有限。
“大軍一到,他們必定兵敗。均田運動一經完成,他們必定成為孤家寡人。”
外間傳言北圻叛亂其勢洶洶,經過當事人的解釋,胡雪巖才知道傳言不可全信。
正所謂三人成虎,小民愛傳謠言,不知情的人又喜歡添油加醋,才把北圻叛亂說得那樣嚴重,彷彿北圻已經四處狼煙。
陶煜接著說:“至於中圻、南圻,一向地廣人稀。這幾年,帝國鼓勵移民。華人從內地攜家帶口前往南圻,可以近乎無償地獲得土地。
“南圻本就有許多明鄉人,經過華人的不斷移民,華人在南圻人口劇增。當地的地方豪強,更不敢擅自反叛。
“真正讓人擔憂的,倒是柬埔寨那邊的戰事。看上面的意思,似乎是想一併攻佔寮國,在寮國、柬埔寨設定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