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看出來,這個未來的北洋通商大臣主管外交和洋務,將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咸豐和肅順對此非常重視,坦誠交換了意見。
肅順說:“北洋大臣駐地天津,上任第一件事,便是主持開放登州、營口兩處通商口岸。營口在東北,東北尚未設定行省,沒有官員掣肘。登州在山東,天津位於河北,都算是直隸總督的地盤。
“奴才以為,辦大事需要事權統一。朝廷一旦設定北洋大臣,足以顯示朝廷提倡洋務、結交外國的誠意。如果北洋大臣事事受到掣肘,就辦不好洋務、外交,有礙觀瞻。
“奴才建議,不妨讓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現今的直隸總督譚廷襄,是已故帝師杜師傅的女婿,為人老成持重,精力過人,足以勝任北洋大臣之職。”
譚廷襄是浙江山陰人,岳父是杜受田。當年,要不是杜受田傾力相助,咸豐也接不了道光的班。咸豐與杜受田感情很深,杜受田死後,繼續重用杜受田的兒子杜瀚、女婿譚廷襄。
杜瀚正擔任軍機大臣,是肅順的死黨。因為這層關係,譚廷襄也被肅順視作自己人。
然而,咸豐卻有自己的考慮。軍興以來,地方督撫興辦團練,掌握了一部分武裝,又大辦厘金,掌握了一部分財權。地方督撫既掌握軍權,又掌握財權,已有尾大不掉之勢。
直督為疆臣之首,又位於京畿地帶。若再讓他兼任北洋大臣,豈不更加得勢?若他腦後生出反骨,提兵造反,朝廷何以設防?
北洋大臣駐節天津,直隸總督駐節保定。兩大臣互相監視,互相防備,他們就不敢有異心。
這些小心思,咸豐不便講明,反而說了一個肅順無法拒絕的理由。他說:
“朝廷既要裁撤冗員,就得想辦法安置他們,北洋衙門正可擔此責任。朕打算給北洋大臣一個欽差的身份。有了欽差的名義,北洋大臣辦事方便許多,直隸總督也就不敢橫加掣肘。”
增設衙門安置冗員,正是肅順的建議。他不便出爾反爾,只得附和咸豐,誇讚咸豐英明。
於是,君臣又商量起第一任北洋大臣的人選。咸豐認為,北洋大臣位尊權重,備受矚目,必須選一個資望足夠、能力出眾、熟悉洋務外務的滿大臣。
只有這樣,才能撫慰滿族官員,彰顯朝廷用人至公至正。
這就讓肅順犯難了。他一慣主張重用漢人,肅黨當中就有兩個非常合適的人選,都足以勝任北洋大臣。
一個名叫焦佑瀛,正擔任軍機章京,做官很巴結,能力也很出眾。另一個名叫匡源,正擔任吏部右侍郎,勤勉清廉,留心洋務。
肅黨之外,漢臣燦若星斗,外臣如沈葆禎、駱秉章,內臣如徐繼畲、沈桂芬,皆足以勝任北洋大臣。
但咸豐對漢族大臣仍舊非常疑忌,對滿族大臣有著非常明顯的偏愛。咸豐死後,慈禧掌權,誅殺肅順後,卻繼承了肅順重用漢人的政策,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觀諸朝廷內外,能出任北洋大臣的滿族大臣屈指可數。洋務專家耆英,已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喪權辱國,名聲已臭,不可能再膺此重任。
這兩年,滿人中有一名幹吏聲名鵲起,名叫完顏崇厚,字地山,號子謙,別號鶴槎,滿洲鑲黃旗人,河道總督完顏麟慶次子,刑部尚書完顏崇實之弟。
他三年前受命籌建天津機器總局,成功試製出子彈、炮彈,完美匹配洋槍洋炮。在他的力主之下,天津機器總局耗資巨大,從英國購買了來復槍全套技術,成功仿製出來復槍。
只不過,天津機器總局生產的來復槍成本居高不下,價格比進口洋槍貴,質量卻不如進口洋槍。
肅順建議咸豐重用崇厚,超拔他為北洋大臣。但咸豐認為崇厚資歷過淺,剛剛三十出頭,難免會受到直隸總督的輕視。
想來想去,除了崇厚外,只有三個滿人可能勝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瓜爾佳.桂良、恭親王奕?、詹事府詹事瓜爾佳.文祥。
桂良已經年邁,精力不濟,若由直督遷北洋大臣,又要派人署理直督,不如不動。他還是奕?的岳父,咸豐決不會讓桂良擔任北洋大臣,以壯奕?的聲勢。
奕?貴為親王,不便屈尊擔任北洋大臣。況且清朝有祖訓,親王不得擅離北京。
那就只能是文祥了。文祥是滿人中罕見的能吏、賢臣,忠誠勤勉,大公無私,足以稱得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咸豐亦很認同文祥,欣然同意由文祥擔任北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