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合兵一處是件大事,雖已取得了曾國藩、胡林翼等參會人員的一致認可,卻有許多細節需要處理。
此事非常緊要,理應先斬後奏,不能也不必向咸豐請示。但無論如何,必須在事後給朝廷一個交代。奏摺如何措辭,由誰領銜,哪些人列銜,裡面大有講究。
曾國藩筆上功夫了得,也擅長寫奏摺,在晚清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有名的奏摺。這件事,他不便假手他人,對眾人說道:
“奏摺的事,我親自來寫。這件事反正是先斬後奏,倒也不急。理由嘛,就說武昌前線吃緊,湘軍不得不為之。只是,奏摺該由貺生領銜……”
曾國藩性子慢,說話也是慢條斯理的。他剛講到這兒,就被胡林翼打斷了。
胡林翼說:“滌生,你是湘軍領袖,又親自捉刀,應當由你領銜。況且,滌生有克復九江之責。若由你領銜,奏報湘軍移師武昌,更能顯得我湘軍以大局為重,無門戶之見。”
曾國藩苦笑一下,說道:“領袖二字不敢當。貺生節制湖北軍務,湘軍移師湖北,你份內的事,該由你領銜。”
古代以禮治國,等級制度無處不在。奏摺上由誰領銜,看似事小,實則關係極大。特別是這種重大的事情,有許多人列銜,由誰領銜更顯得非常重要。
中樞收到奏摺後,僅看領銜是誰,就知道是誰在打頭,誰的威望更高。
正常情況下,自然是誰的官職高,誰領銜。但很多時候,除了官職外,作者還要考慮與皇室、中樞的親疏,裡面大有講究。
前年,湘軍攻克武昌,這件喜事本該由曾國藩領銜,第一時間奏報朝廷。但當時的湖廣總督,出身漢軍八旗的楊霈,料定湘軍必能破城,破未破,便搶先向朝廷報捷。
因為此事,曾國藩與楊霈結怨。後來,太平軍反攻武昌時,湘軍對救援武昌並不積極。太平軍三克武昌,楊霈也因失地而被革職,身敗名裂。
再譬如,歷史上,湘軍克復天京,當然要向朝廷報喜。這個天字第一號的喜訊,曾國藩卻選擇讓湖廣總督官文領銜。
因為官文是滿人親貴,也是朝廷派在兩湖監視湘軍的大員。曾國藩讓官文領銜,官文坦然受之。朝廷對曾國藩的用意心知肚明,卻故意裝傻,大賞官文,竟封他為一等伯爵,號“果威”,世襲罔替。)
眼看曾國藩與胡林翼爭執不休,劉蓉便提議道:“不如,讓官文領銜?”
官文擔任湖廣總督前,是八旗荊州將軍。由將軍直升總督,算是一種超擢。但軍興以來,漢人勢力飆漲,咸豐以官文識大體,有意扶植他對抗湘軍集團。
久不言語的閻敬銘,立即眨起兩個高低不同的黃豆眼,說道:“官文職位在滌帥、貺帥之下,怎麼也輪不到他領銜。”
劉蓉看了下閻敬銘,向他點了點頭,以示贊成。閻敬銘名聲甚響,劉蓉早有耳聞。他擅長理財,目前正擔任湖北布政使,整頓官場,整理財政,為湘軍籌措了大量軍餉。
胡林翼很倚重閻敬銘,即便是江西的湘軍,也常受閻敬銘接濟。
閻敬銘與官文有過節。官文有個馬弁,其實是他的孌童。滿清禁止官員嫖妓,很多官員便豢養孌童,高雅點的就養戲子。
官文這個馬弁,長大後受官文保舉,竟成了從二品的副將,在總督衙門內隨侍。當然,晚清時軍功保得太濫,副將也不值錢。這個馬弁自恃有官文撐腰,強暴民女不成,一怒之下殺了民女。
民女父母報官,哪有官府敢管這檔子事?閻敬銘正署理布政使,聽說這事後,找到總督衙門要人。官文託辭生病,拒不接見閻敬銘。
閻敬銘讓屬下送來鋪蓋卷,就在總督衙門門口過道睡覺,白天則帶著藩臺班子,在總督衙門門口辦公。如此鬧了三天,巡撫過來勸解,閻敬銘不從。
官文無奈,求得閻敬銘不殺馬弁後,只得交出那員馬弁。閻敬銘不便食言,卻立即翻臉,就在總督衙門門口,剝掉馬弁的衣褲,當場杖責四十,然後把他削職押回原籍。
此事大快人心,卻使官文與閻敬銘結怨。官文使了個調虎離山的詭計,密摺保薦閻敬銘,想把這個瘟神打發到外省。
但湘軍正倚重閻敬銘,朝廷正倚重湘軍。閻敬銘有湘軍做靠山,得以安然無恙,名聲也傳播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