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烜明察秋毫,陳虹雖與他私交頗篤,卻也不敢欺君,只得老實講道:“暹羅國內華人勢力很大,華商控制暹羅經濟貿易,影響暹羅政局。
“我國征服交趾時,明鄉人紛紛起而響應革命軍。暹羅擔心境內的華人效仿明鄉人,限制華商貿易,有些地方當局甚至試圖驅逐華人出境。至於暴力仇殺,暫時還未出現。”
資政院議長楊國琛嘆道:“越南是儒家文化國家,故能被我國同化。真臘、暹羅已在儒家文化圈之外,就算我們征服了他們,又何以統治他們?”
陳虹對道:“鄭信是華人,尚能統一暹羅。要不是他後來精神錯亂,吞武裡王朝也不會曇花一現。鄭信白手起家,尚能統一暹羅。我們兵強馬壯,又有何不可?”
暹羅即泰國,當今的曼谷王朝從吞武裡王朝手裡繼承了一個完整而統一的暹羅。曼谷王朝奉行靈活多變的外交策略,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一個冷知識是:在風雲突變的世界近代史上,暹羅長期保持了獨立的地位。不管是在殖民時代,還是二戰期間,暹羅都隨時準備變換陣營,藉此艱難保住了獨立地位。
哪怕是二戰時期兇殘的日本皇軍,也拿暹羅這棵牆頭草沒有辦法。曼谷王朝也綿延不絕,直至現在仍在泰國有著崇高的地位。
楊烜無意在中南半島大動干戈,說道:“暹羅與緬甸相鄰,我們暫時還不能動它。否則,一旦我們討伐暹羅,必會刺痛英國的神經。不如先保留暹羅,作為帝國與英國的緩衝區。
“真臘無依無靠,可以派兵征服。此事不宜派步二師去,就讓交趾守備師去好了。但要注意速戰速決,不能打成持久戰、消耗戰。
“征服了真臘,暹羅必會恐慌。同時,我們選派使者出使暹羅,要求暹羅向帝國朝貢,並安撫、善待國內的華人。若暹羅不從,我們再另有計較。”
眾人聽過之後,覺得皇帝的辦法更加穩妥、可行,紛紛表示贊同。
由此而談到外交問題。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歐洲列強都捲入到戰爭中,無暇顧及東亞。可以預料的是,戰爭結束後,英法俄等歐洲列強都將掉頭東顧。
現在,英法兩國都已派海軍來到中國,對中國內戰表達出強烈的關切。
英國是老牌殖民強國,在亞洲具有印度、緬甸、香港、馬六甲、檳榔嶼等殖民地。
法國被“神聖同盟”壓制已久。如今,“神聖同盟”已經瓦解,套在法國頭上的緊箍咒已經解除。拿破崙三世急於恢復法國地位,在海外殖民事業上頗為積極。法國軍艦“富賓”號在吳淞口挑釁革命軍,正是這種心態的表現。
克里米亞戰爭中,帝國以商業自由為藉口,向交戰雙方提供武器。俄軍參戰數量最多,購買軍火也最多。因此,在這場戰爭中,帝國實際支援了俄國。
英法俄三個傳統列強,在國際舞臺上最為活躍,也是帝國外交工作的重點。目前來看,帝國與英法兩國暫無大的利益衝突,但俄國與滿清長期交好,在北京長期駐紮東正教使團。
根據情報局的報告,俄國公使普提雅廷正在與滿清秘密接觸,試圖資助滿清對抗帝國。作為交換條件,俄國很可能已向滿清的東北、西北提出了領土要求。
至於美國,國內南北矛盾加劇,對亞洲事務興趣不大。帝國與美國關係很好,將繼續支援美國聯邦政府,支援廢奴派。
另有兩個地區,雖說不如英法美俄重要,對帝國利益亦頗有關涉。
一個是日本。黑船事件後,美、中、英、法、俄、荷等國先後與日本簽訂了通商條約。日本武士將其視為奇恥大辱,開國派、攘夷派鬥爭日趨激烈。
兩大政治派別均從中華帝國看到了希望,各自選派留學生到廣州求學深造。帝國支援德川幕府繼續統治日本,接納日本留學生,希望把日本扶植成一個親中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