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己詔”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
洪秀全生前非常自負,堅信自己是上帝之子,自然不可能向臣民認錯,更不曾下達過罪己詔。實際上,太平軍雖然起於草莽,卻其等級秩序看得特重,上官在下官面前,更是有著很高的權威。
若天王下達罪己詔,無異於自貶身價。天京軍民剛剛經歷過天京事變,人心浮動,對天王權威已有懷疑。因此,罪己詔之事,斷不可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日綱對陳承瑢已經絕望,但此時天色已晚。此時若進攻清涼門,存在許多不便。秦日綱只得撂下狠話,要陳承瑢於次日天亮前投降。
雙方不歡而散,曾經的摯友也反目成仇。雙方都已知道,明天必有一場惡仗,都各自早早休息,養精蓄銳,準備明日會戰。
這一天時間,對於太平軍來說,是白白浪費了。對於革命軍來說,卻是非常關鍵的一天。
三百多名南洋艦隊的水兵,加上陳承瑢的家丁,總人數約為四百左右,人數上完全處於劣勢。利用這一天時間,他們修築好了工事,守城信心大漲,又向附近的太平軍散發傳單,有效動搖了太平軍的軍心。
次日黎明,秦日綱再次派遣使者,要求陳承瑢明白回話。陳承瑢依然模稜兩可,試圖拖延時間。
上午八時,秦日綱忍耐不住,決定發起進攻。他親自督師,指揮手下的親軍進攻清涼門。
燕殿親軍,骨幹大多是煤礦礦工。秦日綱早年做煤礦礦頭時,為人慷慨講義氣,很受礦工的擁護。這些礦工在井下勞作,紀律性很強,成為太平軍後,戰鬥力也很強,是秦日綱麾下的得力部隊。
秦日綱首先把自己的親軍派了上去,沿著城門下的交通幹道,一窩蜂地往前衝,企圖一鼓作氣攻下清涼門。
革命軍也不吝惜彈藥,先用火炮對著敵軍猛轟。火炮共有兩種,一種是戰船上拆下來的小口徑火炮,一種是清涼門守軍原配的火炮。
戰船上的火炮殺傷力特強,架在城頭往下轟,簡直就是屠殺。太平軍一波衝鋒下來,還未到達城門下,就被火炮轟得七零八落。
有些膽怯的太平軍,試圖後撤。秦日綱早已備下了督戰隊,遇到臨陣脫逃的,格殺勿論。太平軍無奈,只得硬著頭皮往前衝。
秦日綱見親軍死傷慘重,只得暫停從正面進攻,改從城牆兩翼合攻清涼門。
革命軍早已料到這一著,使用沙包封死了城牆上的過道。只需在沙包後配置少量革命軍,再配以少量槍炮,就能擋住太平軍的偷襲。
一計不成,太平軍只得繼續從正面進攻。秦日綱為人勇猛,親率一支精兵,帶頭向前衝鋒。燕殿親軍大受鼓舞,跟著秦日綱不要命地往前衝。
革命軍以南洋艦隊水兵為主,習慣在船上作戰,很少下陸地與敵人交鋒。看到太平軍如潮水般湧來,革命軍都驚呆了:
太平軍是真的不怕死,頂著炮火猛打猛衝。有計程車兵已經受傷,仍然爬起來向前衝鋒。這種精神,在綠營、八旗等清軍上絕對是看不到的。
革命軍官兵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射擊頻率,全然忘記了節省彈藥的命令。因為射擊速度太快,有的炮管、槍管都被打紅,甚至折彎。
彈藥消耗得很快。到中午時,革命軍的彈藥已經用去了一半。王樹仁派人傳令各處守軍,要求他們務必節省彈藥,不能再浪費一發子彈。
清涼門下漸漸堆滿了太平軍的屍體,屍山血海反倒成了太平軍的掩體。有些礦工出身的老兵,便以屍體為掩護,輾轉前進,竟然突入到了城門下。
正在城頭督戰的王樹仁見狀大驚,當即指揮預備隊下城迎擊,務必要把太平軍阻截在城門之外。
八個情報局特工,帶著五十個敢死隊員,出門迎戰太平軍。特工用的是左輪手槍,敢死隊員用的是步槍。
太平軍燕殿親軍火器裝備率很高,還有不少洋人的來復槍。但和革命軍相比,太平軍的火器還很落後。
革命軍佔據著地利,士氣正高,順利擊退太平軍。
秦日綱見親軍死傷慘重,進展不大,只得下令退兵,休整以後明日再戰。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