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付共同的敵人、荷蘭東印度公司,各大華人公司齊聚坤甸,有錢出錢,有兵出兵。這在婆國洲歷史上,幾乎稱得上是破天荒頭一遭。
有些年長的華人不禁感慨:要是羅芳伯還活著,讓他老人家親眼目睹這一幕,該有多好!
羅芳伯是蘭芳共和國的開創者,於1776年創辦蘭芳公司,1777年改製為蘭芳共和國。此人智慧雙全,富有韜略,婆羅洲華人各公司都臣服於他。
芳伯在世時,蘭芳公司強硬一時,萬那土著一度想請羅芳伯擔任蘇丹。
只不過,由於歷史的侷限性,羅芳伯並沒能給蘭芳共和國設計出健全的制度,反而從古書中尋求答案,使用古代傳說中的“禪讓制”作為領導更替的手段。
芳伯晚年時,荷蘭人加緊入侵婆羅洲,蘭芳國已顯頹勢。從第七任總制古六伯開始,蘭芳政局動盪,總制更替頻繁。
總制任期最短者不足一年第8任謝桂芳,1842~1843年),最長者四年第7任古六伯,1838~1842年),直至第十一任總制劉壽山。
劉壽山吸取了前任總制的教訓,對東印度公司避戰求和、一再退讓,雖保住了總制的位置,卻引來國人不滿,被指責為漢奸。
這一次,同盟會團結各華人社團,在坤甸組織起了一支上千人的武裝隊伍。陸雨晨、吳如孝、霍華德久經戰陣,對於訓練士兵頗有心得。
而華人公司計程車兵,經常與東印度公司、萬那土著作戰,槍法嫻熟,吃苦耐勞,單兵素質亦很過硬。
只是,他們亦兵亦民,並不脫產訓練,不算常備軍。各公司社團亦缺少職業軍官,不懂陣法、指揮、後勤等現代軍隊指揮,所以才屢被荷蘭人以少勝多。
陸雨晨等人按照革命軍的辦法訓練華人士兵,統一編組,稱為“華人義勇軍”。又統一號令,統一訓練,才短短十來天,義勇軍已經初見成效。
部隊佇列整齊,士氣高漲,令行禁止。華人見了之後,無不交相讚譽。於是,便有人不斷提議,不如趁此機會與東印度公司開戰,徹底消滅荷蘭人,統一婆羅洲。
這天,同盟會高層早上例會時,副會長劉善邦便提及此事。他喜不自禁地說道:
“陸大使,吳會長,真是想不到,你們真有辦法,先是成立了同盟會,接著又成了義勇軍。短短十來天功夫,已經頗具成效,華人空前團結。
“荷蘭人已經膽寒了,龜縮在軍營裡不敢出來。萬那土人也嚇破了膽,有一半開小差跑掉了。機會難得,咱們大張旗鼓地召集來一千多名士兵,何不與荷蘭人痛痛快快地幹一場,把他們徹底趕出婆羅洲!”
因坤甸地勢緊要,荷蘭東印度公司已在這裡建立了一個據點。按照歐洲人的標準,據點內設有炮臺、軍營、生活區、商業區,易守難攻。
劉壽山一向主張避戰求和,便說道:“不妥不妥。荷蘭人在西婆羅洲人數雖少,卻在爪哇、蘇門答臘、新幾內亞、西里伯斯等島分散駐有兵力。
“一旦我們在婆羅洲與荷蘭人開戰,荷蘭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其他幾個島嶼上的荷蘭人也會趕過來增援。”
陸雨晨對進攻荷蘭人並無把握,暫時也不想與荷蘭人大動干戈。畢竟,同盟會才成立不久,立足未穩。義勇軍也是臨時拼湊起來的,不便倉促出戰。
他搖搖頭,做主說道:“義勇軍成軍時間太短,與萬那土著打仗尚有把握。若與荷蘭人作戰,一旦落敗,於士氣打擊極大,容易造成土崩瓦解的局面。”
劉善邦頗為氣惱,嘆道:“話雖如此,人心可用,我們若不顯示出強硬的硬度,何以服眾?”
陸雨晨微微一笑,屏去左右,只留下吳如孝、劉壽山、劉善邦四人,說道:“我有一計,既能振奮人心,又能避免與荷蘭人開戰。只是,這需要劉總制的全力配合。
“柿子要揀軟的捏。與其興師動眾與荷蘭人開戰,不如殺一兩個罪大惡極的漢奸,譬如漢奸頭子劉臺二。如此一來,既能震懾漢奸,又能向荷蘭人示威。”
劉善邦恍然大悟,覺得此計不錯。劉臺二是蘭芳共和國的叛徒,殺掉劉臺二,定能振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