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發動西征後,一開始勢如破竹,就連武昌、嶽州這樣的重鎮,都落入了太平軍之手。一時間,千里長江上都是太平軍的戰船。
好景不長,西征軍進入湖南後,兵分兩路,一路西進常德,另一路南下長沙。此時的太平軍,兵力過於分散,已是強弩之末。
楊烜並未出兵響應太平軍。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只得募集新兵,交由林紹璋指揮,前往湖南前線。
這位林紹璋原本是楊秀清的親兵,為人沉默寡言,堅韌剛強。他曾隨大部隊北上支援掃北軍,徒經六安時,部隊宿營失火。諸營皆潰,唯獨林紹璋所部保全下來,被林紹璋帶回天京。
楊秀清以此認為林紹璋有大才,超擢他為大將,令他獨當一面,率領五萬新兵前往長沙前線。
按照楊秀清的指示,林紹璋率領新兵來到長沙以南的湘潭,輕鬆奪下湘潭。下一步,他將配合老將曾天養,南北夾擊長沙。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一切都在楊秀清的算計之中,長沙城似乎也將指日可下。
然而,在長沙城外,太平軍遭遇了一個強大的敵人曾國藩的湘軍。
湘軍大將塔齊布在湘潭大敗林紹璋,五萬太平軍新兵逃散一空。林如璋只帶了幾騎親兵,前往嶽州投奔老將曾天養。
曾天養是天地會前輩,在江湖中威望很高,麾下很多天地會武裝。
曾國藩親率大軍進攻曾天養,大敗。這就是湘軍初期有名的靖港之敗,曾國藩羞得跳水自殺,被部下救起。
不久後,塔齊布率軍從湘潭趕來支援。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曾天養看到塔齊布,不顧自己乃是一軍主將,憤而出戰單挑塔齊布。
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將,還沒衝到塔齊布跟前,就被湘軍射殺落馬。
曾天養一死,麾下的天地會武裝紛紛不辭而別。湖南戰場上的太平軍一敗再敗,只得退往湖北武昌。
湘軍只是地方團練,初出茅廬,卻把如日中天的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朝野一片歡騰,咸豐皇帝也得意忘形,下令湘軍“出省作戰,規復湖北”。
塔讀
曾國藩苦修理學,倒也沉得住氣,並不急著進攻湖北,而是抓緊在湖南修整船隻,增募新兵,為出省作戰做準備。
太平天國那邊,東王楊秀清也忙著調兵遣將,準備反攻湖南。與此同時,他派李壽春出使越國,要求越國出兵對抗湘軍。
李壽春“職同丞相”,正式職位是東殿吏部一尚書。因東殿總攬太平天國軍政大權,李壽春擔任吏部一尚書,實際上掌管天國人事大權。以他的地位,就連燕王秦日綱、?王胡以晄也要對他禮讓三分。
李壽春出使越國,本打算走江西進入廣東。因清軍防範甚嚴,李壽春隨從又多,一時竟無法透過江西。
此時,西征前線由國宗韋俊主持大局。韋俊又名韋志俊,是北王韋昌輝的弟弟。韋昌輝原名韋志正,又稱韋正,加入拜上帝會後,改名為韋昌輝。
韋俊也正想到越國採購軍火,便派兄弟韋志先率領兩千精兵,帶上四十多萬兩白銀,護送李壽春前往廣州。
他們從武昌乘船沿江東下,在江西湖口轉入鄱陽湖,又在鄱陽湖西岸吳城鎮轉入贛江,然後溯流而上,直至江西西南角的南安府。
這一路行程上千裡,遭遇數股清軍,備嘗艱辛。所幸太平軍尚算精利,清軍頹弱已極,李壽春、韋志先等人有驚無險地到達了南安府。
再往南走,就是五嶺中的大瘐嶺。大瘐嶺是粵北門戶,也是一處天險,革命軍在此駐有守軍,屬於廣東守備師。
太平軍的戰船進入贛江支流章水,水淺難以行船,只得棄船上岸。韋志先要購買軍火,僅白銀就攜帶了四十多萬兩白銀,搬運起來十分不便。
所幸大瘐嶺是江西通往廣東的主要通道。在上海開埠之前,大瘐嶺是華夏南北貨運的水陸轉運通道,商旅極為頻繁。革命軍入主廣州後,江西的商人亦頻繁前往廣東採購貨物。
所以,大瘐嶺內外,常年都有許多搬運貨物的腳伕。太平軍僱傭了不少腳伕幫忙搬運白銀、行李。
李壽春在太平天國傲慢慣了,把自己看作是天國欽差,把越國看成是天國的藩屬。他坐著八抬大轎,以欽差駕臨地方的排場,來到大瘐關前扣關。
大瘐關守將是個姓馮的營長,哪容得下李壽春在此撒野,便向李壽春索要國書。
不出意外,太平天國的國書語氣傲慢,視越國為藩屬,要求越國各地方遇到李壽春時“妥為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