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找岑鎮南第二件事,便是帶他一起去遊說岑毓英反水。岑鎮南是個急性子,晚上又無事可做,當晚便隨陳虹夜訪俘虜營,連夜遊說岑毓英。
岑鎮南與岑毓英有遠親,和他有過一面之緣。
南方人多有祖宗崇拜,岑氏雖然四分五裂,也經常舉辦祭祖儀式。岑鎮南做龍州土司時,算是一方土皇帝,地位尊貴,並未特別注意岑毓英,只知道他早年科場得意,後來便沒了訊息。
清史稿評價岑毓英,說他是“跋扈霸才”、“識時之傑”,說得直白點,就是名利心重。
他雖然科場得意,卻一直卡在省試上,功名止於“秀才”。彼時太平軍起義,廣西民變四起,岑毓英乾脆棄文從武,走上以軍功博取功名的道路。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岑毓英雖是西林縣團總,卻是個不入流的雜牌軍。岑鎮南曾任龍州土司,可是個不折不扣的大人物。
見面之後,岑鎮南對岑毓英並無印象,只覺得他長大後相貌堂堂,氣質卓然。岑毓英卻對岑鎮南印象很深,覺得他穿上黑旗軍的軍裝後,顯得更加精明幹練。
陳虹吩咐為岑毓英解綁,賜茶,然後直呼岑毓英的表字,說道:
“彥卿,我聽說你取號‘匡國’,便知你一腔熱血,想為國為民幹些實事。只是,滿清失德,對外喪權辱國,對內魚肉百姓,覆亡在即。
“古人云,良禽擇木而棲。我們軍政府立志為民謀利,興教育,舉工商,力圖自強求富。彥卿既然有心報國,理應棄暗投明。以彥卿的大才,必能在軍政府大展宏圖。”
岑毓英親眼見岑鎮南隨侍在陳虹之後,才知傳言不假。龍州土司岑鎮南、南寧知府李孟群都是一時俊傑,卻爭相投順軍政府,足見大勢所趨。
他不動聲色,轉而問道:“大帥既說報國,可軍政府遙奉太平天國年號,黑旗軍取名自楊忠武侯的親軍,大元帥又是楊忠武侯的嫡孫。
“名不正則言不順。軍政府既然立志復興華夏,何不另立旗幟?為什麼要遙奉太平天國這種歪門邪道?”
才半天功夫,岑毓英的立場已經轉變了。黑旗軍優待俘虜,內部嚴整有序,給岑毓英留下了深刻印象。最令他吃驚的是,黑旗軍底層士兵亦知大義,說話辦事一套一套的。
觀一葉而知秋,岑毓英已經意識到,黑旗軍確有顛覆華夏之潛力。或許,效仿岑鎮南投順黑旗軍,正當其時。
塔讀>
西林縣是岑毓英的老家,也是岑氏土司故地。岑毓英派心腹家丁潛回城內,乘夜開啟城門,黑旗軍乘夜開進西林縣城。
天亮時,黑旗軍已經奪下西林城。
憑此大功,陳虹特意擢升岑毓英為連長,讓他統帶一百多號官兵。岑毓英頗為得意,抽空出城返回家中,不料卻在家中遭到族叔的反對。
岑毓英不滿週歲時,母親去世,成年後,父親又去世。父親去世後,岑毓英被迫當家。他之所以棄文從武,與此不無關係。
因為舊時科舉需要前往省城、京城應試,路途耗時極長。岑毓英要當西林岑氏的家,沒有空閒讀書應考。
西林岑氏雖已失去土司稱號,但在家族內部,仍然世襲族長之位。那位族叔早就覬覦岑毓英的家產,對他年紀輕輕擔任族長十分不滿。
岑毓英剛一回家,族叔便發難道:“賢侄,聽說你投降了黑旗軍,帶兵襲佔了西林城?你怎麼也不跟我們商量一下,就做此荒唐之事?”
岑毓英雖然年紀輕輕,卻已當了岑氏的族長。當時,族長在家族內部一言九鼎,岑毓英年輕氣盛,又豈容他人質疑,便冷冷地說道:
“二叔,你倒說說看,我投順黑旗軍,何錯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