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地主商人來說,拜上帝會猶如洪水猛獸。譬如,拜上帝會獨敬上帝、不尊祖宗,聖庫制度沒收私有財產。這不僅違背地主商人的基本價值觀,也侵害了地主商人的實際利益。
從歷史上看,太平軍入主金陵後,很快就把整個金陵城變成一座大軍營。城內一切財產都被充入聖庫,洪楊很快就橫徵暴斂了無數財富,卻也遭到地主、商人的激烈反對,為太平天國的覆亡埋下了禍根。
楊烜坦承自己厭惡太平天國,令在場的地主商人眼前一亮。黑旗軍不同於太平軍,也不同於清軍,而是一種有著鮮明綱領的、顛覆性的力量。
相比太平天國來說,軍政府是一個可接受的政權,對商人尤其友好。甚至可以說,軍政府鼓勵發展工商業,又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援,是一個更有潛力的、值得商人依賴的政權。
眾人聽聞此話,臉上露出一絲喜色。
楊烜接著說:“工商業的重要性,軍政府已經宣傳了很多了。我們關於發展工商業的思路,想必大家也都有所瞭解。我還是那句話,發展工商業,軍政府的引導固然重要,但最終靠的還是大家。
“農民沒有錢,沒有知識,不能擔起發展工商業的重任。大家都讀過書,見多識廣,家裡又有資財。因此,發展工商業的歷史使命,只能由紳商階層承擔。
“而且,說句老實話,農業的產出十分有限。大家以前有錢就購買耕田,再把耕田租給農民。可土地收成有限,要想提高收入,只能提高田租。到頭來,農民吃不飽飯,只能鋌而走險去造反。
“大家何不轉型做工廠主呢?僱傭農民做工,收入絕對要比田租收入高。洋人就是靠工商業才變得這麼厲害的,他們大老遠跑到中國,也是為了向我國人傾銷貨物。
“中國要自強,必須發展工商業。中國也要求富,民間富裕了,國家才能強盛。這自強、求富可是千鈞的重擔,既要靠軍政府承擔,也要靠大家分擔。”
華夏曆來都是世界強國,國人常以“天朝上國”自居,視他國為蠻夷。紳商階層飽讀讀書,對中國文化有種無以復加的優越感。
然而,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缺席第一次工業革命,逐漸衰落下來。
落後就要捱打。1840年,英國以蕞爾小國遠征華夏,打得清軍一敗塗地。
清軍原是東亞最強軍隊,征服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卻在夷人面前毫無還手之力。這是華夏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恥辱,國內士紳自尊心受到極大打擊。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十年來,清朝毫無振作的跡象,國事卻日益糜爛。太平軍橫空出世,更有顛覆滿清、滅絕儒家之跡象。有志之士,見此情狀,無不痛心疾首,感到深深的危機感。
軍政府屢作宣傳,說要“保國保種”。楊烜又提出“自強、求富”的主張,令眼前的紳商振奮不已。
有個地主很是激動,擊節讚賞道:“大元帥說得好!我華夏乃泱泱大國,豈容洋夷過來撒野?大元帥,只要黑旗軍向洋人開戰,只要黑旗軍能夠打敗洋人,我就是砸鍋賣鐵、傾家蕩產,也要支援黑旗軍!”
這話說得漂亮、解氣,底下培訓班的大員們紛紛叫好。
於是,好幾個紳商附和起來。
看得出來,他們都懷著一顆樸素的愛國心,說話也都出於真心。
楊烜很高興,讓他們儘量發表意見,活躍氣氛。
他心裡明白,報國要靠一腔熱血,更要靠埋頭苦幹。打敗洋人靠的不是紳商財產,而是綜合國力,尤其是經濟實力、軍備實力。
等大家心情稍稍平復,楊烜才說道:“大家都有一顆拳拳愛國心。但報國分很多種,對我們紳商來說,最好的報國就是實業救國。
“實業是工商業的靈魂。大家想,有了實業,我們就能招募更多的人口做工,也就解決了僱工的生計,也就能創造源源不斷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