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寨香谷村是一個規模中等偏大的城市,全村共有三百多戶人家、人口一千五百有餘。
香谷村以香谷寺得名。香谷寺始建於明朝弘治年間,歷史悠久,香火旺盛。據村裡老人講,香谷村本是一處不起眼的小村落,逐漸發展壯大,與香谷寺不無關係。
香谷寺寺產驚人,有七百六十多畝土地,僅在香谷村就有六百八十多畝田地,佔據全村土地近四成。香谷寺主持馮二虎作惡多端,堪稱是香谷村最大地主。
米飯主韋三俊田產遍及宣化、永淳兩縣,在香谷村亦有一百多畝土地。再除去其他中小地主佔有的土地,香谷村一千三百多貧農、中農,僅佔有兩百多畝土地。
也就是說,佔全部人口87的貧下中農,僅佔有耕地11。土地矛盾之尖銳,可想而知。農民對於土地之渴望,可想而知。
總的來說,香谷村的土地權屬關係較為清晰,人口統計也較為準確。陸師參謀長陳虹確定以香谷村為均田試點單位,請均田工作培訓班現場觀摩香谷村分田工作。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這天是香谷村平分土地的第一天,很多村民異常興奮,天不亮就起床,聚在均田工作隊門前。
同樣提前起床的,還有八尺寨均田培訓班的全體人員。他們匆匆洗漱,人手拿了一個飯糰,一邊吃,一邊摸黑向香谷村趕去。
黑旗軍、軍政府禁絕轎子,軍政官員不論大小,均不得坐轎。為了不驚動村民,大家安步當車。好在香谷村離八尺寨較近,走路不到一個小時。
等培訓班趕到香谷村時,均田工作隊門前已經聚集了幾百個村民。李秀成也從宅院裡走了出來。他向楊烜點點頭,對現場群眾說道:
“諸位父老鄉親,今天我們就要開始分田了。相關的分田政策、分田方案,我已經在群眾大會上做過了宣講,和大家取得了一致意見。
“今日分田,我們嚴格按照分田方案,每家該分多少,就分多少,決不參水造假。前面,在群眾大會上,我已經當著大傢伙的面,把地主家、香谷寺的地契燒掉了。
“前天,鄉政府在縣政府的幫助下,從城裡典當行、錢莊調來了咱村的地契,一共涉及八十四畝土地。今日分地前,我當著大家的面,再把這些殘餘地契燒掉。”
說罷,李秀成邀請了幾個村裡的耄老、貧民代表、村塾先生,上前檢視地契。
當時華夏農村,土地是最重要的財產,地契是最重要的土地憑證。地主手頭緊時,也常用土地做抵押,從典當行、錢莊套取銀錢。
田契自然不會造假,耄老、村塾先生看過之後,異口同聲地說道:“鄉親們,看過了,真是咱們村裡的田契。”
塔讀
圍觀的鄉親們歡呼雀躍。當著他們的面,一個工作隊隊員把田契燒成了灰。
接下來,工作隊打頭,村民在後,培訓班墊底,眾人浩浩蕩蕩地朝香谷村東頭的河岸走去。
這片土地靠近小河,最為肥沃,便於灌溉。村民都想分到這塊土地。
按照《暨南軍政府均田工作大綱》,李秀成把香谷村的土地分成五等。這塊地列為第一等,將平分給所有村民。
晚稻正在灌漿,眾人不便深入稻田。暫時不涉及分田的村民都聚在河邊,工作隊、培訓班、即將分田的村民才能靠近稻田,小心翼翼地擠在田埂上、小路上。
開始分田了!
一個年輕的隊員拿著全村花名冊,喊道:“王三狗!”
一個三十出頭的中年漢子喜不自勝地擠在人前,身後跟了個蓬頭垢面的女人。
隊員小聲嘀咕了下:“老鄉,都說了今天人多,田裡太擠,小心踩踏了稻子。您一人來就行,不必再帶嫂子了。”
王三狗腆著臉,賠著笑說道:“老總,這不是政府分田嘛,一千年也碰不到一次。我媳婦兒也過來長長見識。”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這話說出來,王三狗的媳婦臉也紅了。廣西男女之防觀念不重,女人要像男人那樣下田勞作。王三狗的媳婦面板粗糙黝黑,顯然飽受勞作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