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關位於南寧府城東北一百里處,是小崑崙山上的險隘。廣西這座小崑崙山,是大明山餘脈,群山環抱,綿亙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
此隘道迂迴曲折,通往廣西兩座大城市柳州、梧州,可謂交通要道。崑崙關正覆壓在隘道之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來之要塞,素有“雄關獨峙鎮南天”之譽。
崑崙關號稱“南方天險”,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宋朝時,狄青上元節間道絕崑崙,打敗壯族首領農智高;交趾王亦曾派兵佔領崑崙關,侵擾廣西內地。
到了近代,崑崙關戰事更加頻繁。最著名者,莫過於抗日戰爭中的崑崙關戰役。
1938年,日寇在廣西北海登陸,攻佔崑崙關。國軍第一次出動機械化部隊,強攻崑崙關,擊斃日寇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楊烜對南寧志在必取。一旦黑旗軍奪下南寧,清軍必會發兵反攻。若清軍反攻南寧,大致有三條路可走:
一、沿左江、右江順流而下;二、沿鬱江逆流而上;三、從崑崙關走陸路。
首發&:塔>讀小說
清軍在內陸不設水師,廣東水師孱弱,第一、第二條路都走不通。唯有第三條路頗為可行,對黑旗軍最有威脅。
所以,楊烜若要取南寧為根據地,必須先取崑崙關,把清軍擋在崑崙關外。
清軍也深知崑崙關的重要性,在此佈置有綠營兵勇。
攻佔崑崙關的重任,落在了陸師參謀長陳虹身上。他帶領了一千兩百名精銳,在八尺寨之戰前脫離前鋒,沿小道向崑崙關進發。
路過金城寨,陳虹並不停留,遠遠地繞寨而過,直撲高峰隘。
崑崙關由一系列關口組成,其中最重要者,非高峰隘莫屬。高峰隘顧名思義,地勢極其險要,北面是武鳴山,四周為老虎嶺、尹嶺巖等山嶺,山高坡陡,亂石嶙峋。
黑旗軍若能攻下高峰隘,就有把握直下崑崙關。但高峰隘坡度極陡,近乎懸崖峭壁,不能強攻,只能智取。
此刻,偵察參謀楊國瑞扮作客商,大搖大擺地走在高峰隘前的險道上。身後跟著二十名黑旗軍官兵,扮作挑夫,挑著一批貨物。
楊國瑞騎一匹毛驢,走在最前。他身著葛布長衫,左手搖扇,右手牽繩,一邊欣賞高峰隘周圍美景,一邊吟唱道:
“路出崑崙關,林中不見天。
“巢卑幽鳥護,樹老怪藤纏。
“意!好一座高峰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山外炎熱,山內陰涼,陰陽相隔,宛如兩世!
“意!古人云‘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誠不欺我!”
正在自言自語間,路旁突然閃過一隊綠營兵。原來,高峰隘下奇石遍佈,中間夾有天然石洞。這種石洞冬暖夏涼,既能做守軍的寢室,又能在戰時充作堡壘。
敵軍若不熟悉地形,極易被守軍上下包抄,進而全軍覆沒。
楊國瑞嚇了一跳,差點從毛驢上掉下來。待看清是綠營兵,他不慌不忙,從毛驢上跳下來,拱手行禮,不卑不亢地說道:
“各位軍爺,小人名叫王瑞,四川夔州人,祖籍浙江餘姚。小人讀書不成,改為行商。平生最愛遊山玩水,結交朋友。今日路過高峰隘,準備前往柳州販運藥材,得遇各位軍爺,幸會幸會。”
有個把總模樣的軍官走上前來,懶洋洋地還禮,說道:
“這位兄弟,你既讀過書,想必最懂規矩。上峰屢次傳令,說省內匪患未靖,各關口都要嚴加把守。尤其是貨物稅款,一分一厘都不得短缺。”
江湖上的規矩,楊國瑞自然清楚得很。綠營薪水微薄,最喜歡雁過拔毛。
首發&:塔>讀小說
桂南一帶的富商,一般習慣走鬱江水道,透過鬱江轉入潯江,運輸大宗貨物。像鎮南關這種險道,來往客商多以小商人為主,貨物價值不高。
去年,太平軍興起於桂中,廣西局勢緊張,商業受到很大影響。鎮南關處的商旅一度禁絕,綠營兵失去灰色收入,軍餉又屢次拖欠,讓他們叫苦不迭。
楊國瑞微微一笑,把綠營把總拉到一邊,隔著袖筒遞給他八枚銀元。綠營把總略一撫摸,便知這銀元乃是墨西哥鷹洋,每枚約合0.7兩白銀。
八枚銀元就是5.6兩白銀。按規矩,這八枚銀元,把總一人落四元,手下三十多號人平分剩下的四枚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