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華夏通用繁體字、文言文,沒有拼音,沒有白話文,繁瑣難學。李秀成能在半工半讀的情況下學習成才,可見他天資聰慧。
李秀成兵敗被俘後,被迫書寫了一份七萬多字的口供。這份口供是研究太平天國史料的重要資料,經過了曾國藩的刪改。
這份口供雖然有不少錯別字,卻簡潔凝練,脈絡清晰,頗合文理。即便是曾國藩,亦不得不暗自佩服,認為李秀成雖然沒有文化,卻思路清晰,不失為一個帥才。
同樣的,從耄老的口中,楊烜得知李以文善於牧羊。能把一群畜生管理好,這也是一種本事。
楊烜對李秀成更加好奇,在耄老的帶領下前去拜訪李秀成。當然,他這時還叫李以文。
路上,那耄老又講述了不少李以文的故事:“這位軍爺,李以文從小異常聰明,只是他家裡實在太窮。如今,他已經二十八歲了,依然在打光棍,一閒下來就上山砍樹、燒炭。真是可惜,可嘆。
“軍爺可能有所不知,前兩年,我們大黎裡古盤衝有一家姓胡的人家,與平南縣拜上帝會元老胡以晄是族親。這位姓胡的人把拜上帝會傳入了大黎裡。我們新旺村很多人都入教了,包括李以文一家。”
說到這,那耄老偷偷看了下楊烜,露出一絲狡黠之情,說道:
“李以文絕頂聰明,若是呆在新旺村,白白浪費了一身本事,日後白活一世。若是跟了軍爺,日後必能建功立業,有所成就。只是,我聽說拜上帝會快要起事了,李以文一家又是拜上帝會信徒……”
耄老講到這裡,故意打住了。
看來,這耄老能當上李氏族長,確實有些察言觀色、看人說話的本事。
再者,平南縣拜上帝會元老胡以晄,此人也不簡單。他出身於地主家庭,還是個武舉人。因他是客家人出身,受當地土人排擠,被迫加入了拜上帝會。
胡以晄有大才,早期傾盡家產支援拜上帝會,在太平天國地位很高,僅在石達開、秦日綱之下,日後得封?王。他長期在皖北作戰,打敗過湘軍“祖師爺”江忠源,逼得江忠源自殺。
耄老知道胡以晄是拜上帝會元老,可見並非井底之蛙。
楊烜笑了笑,吩咐親兵又拿出二兩銀子,說道:“蒙老先生賜教,一點兒心意,萬請老先生笑納。不敢隱瞞老先生,敝人聽說李以文有大才,特地邀請他來加入黑旗軍。
“我想,李以文在村裡落魄不堪。我請他加入黑旗軍後,賞他做個軍官,救他於水火之中,也是一件大功德。老先生何不幫我玉成此事?”
這耄老雖是李氏族長,卻也沒見過多少銀子。藤縣是個窮縣,大黎裡是個窮鄉,新旺村更是大黎裡有名的“光棍村”,很多青年窮得娶不起媳婦。
耄老接連從楊烜這裡得了六兩銀子,心裡美滋滋的,說道:
“軍爺,您提拔李以文做軍官,這是小李子前世修來的福分呀!此事原也不難,李以文雖然窮困潦倒,卻非常孝順。只要我們能夠說服他的老母親,李以文定然會追隨軍爺。”
成了!楊烜心中大喜,一不小心說漏了嘴:“好,事成之後,本帥再賞你五兩銀子!”
那耄老見楊烜年紀輕輕,氣宇軒昂,懷疑他就是黑旗軍司令楊烜。聽楊烜自稱為“本帥”,耄老驚道:
“軍爺,莫非您就是楊大帥?”
楊烜笑而不語。
耄老接連嘆道:“少年英雄,英雄少年。小李子跟著楊大帥,日後必能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楊烜轉而問道:“老先生,你說拜上帝會已經傳入了本村。若拜上帝會起事,本村信眾會起而響應嗎?譬如,您老人家會參加拜上帝會起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