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管理的黑山內部,每日裡機器聲不絕。
自趙泰無奈但又始終保持耐心教會潘屹怎麼使用機床後,他終於把自己從那種無奈中解脫出來。
而就在這些時間裡,針發槍開始試製作,然後是校正,再試製。
那種超過時代的熱武器,要造出來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即使趙泰已經把引數跟圖紙抄來了也一樣。
他不知道針發槍什麼時候會達到該有的效果,然後開始成批次的生產。
這些都有潘屹他們負責,就算趙泰急也沒用,何況他還不急。
針發槍在試生產,而手工打造的槍也沒有停下,哪怕產量再少,再怎麼費力趙泰都不會叫停,畢竟他秉持的信念是自己有才算是真的有。
儘管針發槍沒造出來,但兵工廠的靶場裡卻槍鳴聲不絕,那是趙泰的親衛在練槍。
他們不止在練槍,還每天在練習各種技巧。
比如後世的負重跑,叢林越野生存,障礙跑這些是一樣都沒落下。
完全把他們當特種兵來練,是趙泰對親衛抱有的期望。
這些親衛原本就是從軍中挑選出來的精銳,身體素質各方面都能稱一句百裡挑一,又是如此不計成本的把資源砸到他們身上,飯管夠,肉管夠,最後要是達不到他的心裡預期,恐怕趙泰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了。
讓親衛在兵工廠裡這樣練肯定是不行的,畢竟靶場是屬於兵工廠的試場場地,不是訓練場地。
更何適的地方應該是軍營,獨屬於黑山軍隊的軍營,也是在出現步槍隊後,趙泰特地讓人重新建出來的。
一切在與後世熱武器軍隊靠攏,連訓練士卒都基本上一樣。
這時候民兵訓練手冊才算是派上了用場,即使上面有地雷,大炮,飛機什麼的讓人看不懂。
但排兵佈陣,使用熱武器如何戰鬥的一些知識卻被應用了出來。
他們會是第一批訓練出來計程車卒,卻絕不會是最後一批。
至於他們的用處,在之後趙泰都打算好了,這不把他們當教官使,都對不起他們第一批槍兵的身份。
訓練趙泰是沒有去看的,對於練兵,還是持熱武器的兵,趙泰不比這些剛接觸熱武器計程車卒好到哪去。
至於說他見識多,可以提供一些指導意見,甚至改善一些戰術要領就是扯犢子。
有見識是一回事,實際情況又是一回事,生硬的套用大機率情況是畫蛇添足。
還不如讓他們自己訓練,自己琢磨,自己改進更好一些。
畢竟軍隊裡做戰後總結的制度又不是擺設,戰後可以總結,訓練後為什麼不可以。
“主公這些訓練方法頗有不實用之處,但大部分的東西還真是讓屬下開了眼界,只是照這樣練消耗的物資太過巨大,少部分還好,真要全這樣練窮盡常山錢糧恐也難供應得起。”
尤闞一邊給趙泰遞上訓練計劃改進方案,一邊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他說的也沒錯,別說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古代,就是到了千年後剛建國時,也沒辦法照著特種兵的標準去訓練士卒。
不說槍支彈藥,就是糧食肉食這些就是硬傷。
就是趙泰把高產作物拿出來,使治下實現豐收,那也供應不起。
“你說的本官心裡清楚,這種精兵往後能訓練三五千就不錯了,還想全軍都如此別說是你了,就是本官都沒有那種能力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