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出路口,就看到一片的人影,他們整齊有序,在看到趙泰的第一時間齊齊躬身行禮。
“屬下等恭迎主公。”
數十位將領及官員齊聲高呼,聲音在山林間迴盪不絕。
他們維持黑山內事物的運轉,跟常山郡的體系有很大分別,可以說是自成體系。
“起身吧,兵工廠管事何在,帶本官去看看。”
“屬下兵工廠管事潘屹,見過主公。”
管事這個職位趙泰沒有取消,原本他是想換成廠長這個稱呼,畢竟這稱呼貼切,最後沒換的原因是趙泰覺得反正職能都一樣,也沒必須搞新名詞。
兵工廠管事潘屹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不過在這個世界該稱為老者才對。
看起來乾瘦乾瘦的,但他能當上兵工廠管事,還得益於其對槍械的理解能力,當數趙泰手下之最。
“都散了吧,本官此來不必有太多人相隨。”
“遵主公之令。”
一聲令下人群馬上散去,只留下了兵工廠一些骨幹成員。
他們是技術最好的工匠,也是趙泰學習熱武器知識最多的人。
即使趙泰把針發槍的圖紙,還有關於熱武器的知識搬了過來,但要說他對熱武器有多少研究,真細說的話恐怕還比不上這些兵工廠骨幹人員。
他不懂甚至一知半解都沒關係,只要手下人懂就行,不然他培養各方面的人才幹什麼。
兵工廠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就以現在的條件來說跟作坊差不多,兄不過是加強版的兵工廠。
因為它面積夠大,有炸藥配製區,生產區,也有空空蕩蕩的槍械生產製造區。
甚至連靶場都建了起來。
“要是讓兵工廠打造針發槍,以如今的技術可能做到?”
趙泰不擔心槍能不能造出來,唯一擔心的一點是兵工廠匠人的技術。
要說針發槍的製造工藝有多難,那也不見得。
可要說工匠造不出來,趙泰純粹是多餘擔心。
畢竟他抄來的知識可不是擺設。
“稟主公,兵工廠人如今已掌握製造技術,連工具都已經準備齊全,但以人力製造槍支,產量不會很高。”
潘屹說著就讓人把一根長條圓形鋼條拿給趙泰看,那是人力製造槍管所必須的東西。
當然還有造型奇特的兩把錘子,一把是外凸半圓形錘,一把是內凹半圓形錘。
原理是給一塊長短合適的鐵板或鋼板塑形,鍛打成圓管形狀。
之後把鋼條放進管子裡,反覆鍛打讓接縫處相合,這時候槍管才算是成功,要是擔心炸瞠還可以再包一層鐵或鋼。
這是在槍被製造出來的初期,或是在沒有機器取代人力時製造的工藝。
甚至在槍械發展更發達後,槍管的製造變成了鑄造法,也就是把鐵水或鋼水倒進模具裡面,讓其一體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