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高瞻遠矚,豫不及也。”
對於趙泰提出來的處理方法,田豫考慮過後只覺得比他提出來的方法更好。
有沒有罪,讓百姓來定。
若民意洶湧,眾口一詞那便按民意處理。
個人定罪難服其眾,也有擅權專斷的意味,為免不落人口實,交給百姓更好。
而就是這樣的處理方式才讓田豫更加心驚,他完全可以相信,趙泰定下這個基調,且不遺餘力的向著目標推進,肯定不是最近一兩天就決定下來的。
“國讓既然認同,那不知可願出仕,為我效力,為天下人效力?”
田豫現在乾脆得一塌糊塗,哪還會有不答應的道理。
“豫,拜見明公。”
稱官職為官員下屬,稱明公為認主,其中區別很大。
在田豫真正成為自己人之後,趙泰的態度來了個大翻轉,連表情都變得溫和了好幾倍。
“國讓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趙泰從主位上走下,把躬身下拜的田豫扶起來,簡直不要太現實。
田豫雖然對趙泰態度的轉變有些無奈,但很快就擺正了過來。
沒投效之前儘管親近但也有限。
投效之後卻馬上從座位上站起,折節相扶,從行動上就能看出趙泰對自己人還是很重視的。
“明公還真是,不拘小節。”
可不就是不拘小節嘛,難道讓田豫說他雙標?
那肯定不能這麼說,畢竟他現在跟了趙泰,本身就是受益者。
誰不想擁有特殊照顧,那種處於同一個陣營的優越感,也可以換算成同等的認同感,也就是提升陣營向心力。
“明公,今雖已確定往後方略,卻不能宣之於眾,否則這常山之繁榮,恐頃刻間盡毀。”
田豫的眼光還是很準的,至少對於小勢可以做出準確的判斷,放眼天下那就力有未逮了。
他不否認趙泰的觀點,甚至能看到實施之後的益處。
破滅世家門閥不止能得到大量田地,錢糧,更能把百姓徹底拉到趙泰的陣營,從此就是為了自己及整體利益而奮鬥。
誰要動百姓的利益,那就是在跟他們為敵,論戰爭潛力,就是趙泰沒有炸藥這些東西都能成為毫無爭議的第一。
只要處理得好,百姓就永遠是趙泰最有力的靠山。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此精言警醒之論我亦深知,國讓勿需多慮。”
田豫徹底站在趙泰這一邊後,已經開始為趙泰著想,這樣提醒的話可不是誰都會跟趙泰說的。
而他能看透趙泰的部署全憑本事,對於有本事的人,肯定要用,但怎麼用是個問題。
趙泰現在的屬下要麼跟著他時間久,要麼就是憑功勞出位,誰也不是突然就竄上來的。
把田豫安排在高位上肯定沒問題,也就是趙泰一言而決的事。
但這樣做是不能服眾的,周平他們是忠誠,不會背叛,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思想沒有情緒。
就跟劉備請出諸葛亮,任命為軍師的時候張飛他們不服是一個道理。
所以現在給田豫安排一個職位成了首要問題,低了不行,那叫大材小用,高了又不能服眾。
趙泰決定先不安排職務,讓田豫憑本事積累聲望,憑本事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