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泰做的就是改一下造紙工藝,拿來就能用。
所以有香料還不夠,在鹽鐵還掏不出來之前,他要用紙再去收割一番。
相信天下世家,讀書人,豪強都會很喜歡這東西。
他要開始走自給自足的路線,而不是一直選擇搬。
就像弓箭,石灰,米布,乃至水泥,都在往自己生產的路線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次就是莊戶的管理,趙泰決定給他們定戶籍,也就是建立獨屬於自己的戶部。
可以預見的是,在他的引導下,流民會陸陸續續,源源不斷的補充進他的勢力之中。
人口一多就得管理起來,至於戶部的人選,當然是從現有已經識字的人裡面調出來充任。
先交給王翠負責,之後有合適的人選再換。
並且大鍋飯的狀況也要改變。
趙泰打算從每天一人半斤口糧,削減到三兩。漢朝一斤十六兩)
剩下的口糧需要用工作換取,多勞多得。
相當於是以工代賑,就是這個賑為長期不停歇的。
趙泰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擴城,建窯,燒磚,制瓦,修路,造弓,開荒,建房,甚至是之後的挖礦,燒石灰,造紙,燒焦炭。
都需要特別多的人力物力,人是有劣根性的,白得的東西時間一久就不會珍惜。
相反用勞動智慧獲得的東西才會知道難得,趙泰養了他們那麼久,現在已經出現了出工不出力的苗頭。
趙泰就是要把這種苗頭扼殺,如果有人不接受這種方式,那就繼續去當流民。
與此同時,趙泰還要改變手下士卒和各部人員的俸祿問題,也就是發工資。
當兵吃糧,當官拿俸,這是鐵一般的道理。
趙泰不是養不起勢力中的所有人,只不過他要換一種方式養。
讓整個勢力徹底運轉,“活”起來。
不過這些他都按而不發,一切還得等跟甄家交涉好,其他地方的流民來了之後再部署下去。
除了這些,趙泰還派出為數一百人計程車卒,讓他們化整為零進入黑山附近的其它郡縣。
進行趙泰美其名曰的引導計劃。
光一個靈壽縣哪能滿足他的胃口。
他要更多,多到足以塞滿整個黑山山脈的人口。
喜歡從提ak47到三國種田開始請大家收藏:()從提ak47到三國種田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