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燒磚建窯,還是伐樹修路,那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事。
而泰安商行的部署也需要時間。
他就是要在這段時間裡,雙管齊下,全都給做了。
建窯修路不用趙泰去看顧,唯有商行在完善起來之前需要他上心。
所以從第二天開始,趙泰就往莊園和黑山村輸送大量物資。
這裡的大量包括《赤腳醫生手冊》《民兵訓練手冊》《農田水利實務》。
都是成批次的輸送,並且在軍隊和各部門開展分類課程,教育方面目前基本達到了峰值。
但《赤腳醫生手冊》這門課程也就只是分了出來,要想正式開展還得需要老師。
草藥或許有人認識,但要說他們懂醫術,能治病,那就是在難為人。
手冊上的東西簡單實用,也相對容易學,可也要有基礎不是。
沒有基礎說容易,那跟何不食肉糜有什麼區別。
要想弄懂,並且用於實際,開藥方,扎銀針這些可以先拋開。
最關鍵的還得是認藥,識藥,知藥,接著才能根據病灶用藥。
沒有老師教,趙泰就讓人自學這些,總不能搞來了又放著,那不是趙泰的風格。
不能全用,那就撿能用的先用。
沒有張屠夫難道一直吃帶毛豬?得學會自己拔毛,只要有進展那慢點也沒關係。
先識字,再去學別的課目,層層遞進那才是教育的根本。
石灰燒製的教程也給齊周送了過去,可以說前期準備工作都已經在按部就班的進行。
對講機他到是沒給放出去,只是先教會了周平,並且寫了一份使用說明書。
讓他在軍隊裡挑人先學會使用,自此這些士卒將會獨立出來,成為另類的斥候兵種。
香料就不必提,趙泰輸送的是花椒和桂皮。
這都是漢朝已有並且開始使用的香料之二,辣椒本來也在備選之列。
但在漢朝根本就沒有出現辣椒這種香料,初期保守一點不投放出去,以免出現別人不認不買的情況。
光這兩種趙泰就囤了一個倉庫,應對常山郡七縣之地,已經是綽綽有餘,因為太貴,買得起的人相對較少。
而且他為了方便,還輸送了幾噸纖維材料,那是為之後組建弓兵準備的。
凡古代弓箭,駑這類冷兵器,弓身基本上都是用竹子,或者合適的樹木及別的東西製作。
如牛角弓,鐵胎弓這類,但耗費跟時間都太長,不能大範圍裝備。
其次就是弓弦,最好的材料就是各類動物的筋,普遍用的卻是麻繩。
可麻繩的缺點太明顯,使用壽命是其一,最大的缺點是不能受潮,否則就會松馳發軟,適用性太差。
所以趙泰直接搞來了更好的纖維材料,代替暫時造不出,現在又落後的弓弦。
他有想過輸送成品的,可這對勢力的發展只有短期好處,長遠根本沒有好處可言。
買辦主義是要不得的,別人有不如自己有,哪怕不如別人也得想辦法提高上去。
另類的在培養自己的工匠,經驗不是一蹴而就,那需要大量的實踐才能擁有,最好是量變引起質變。
這些事情被趙泰一股腦的推給了齊周,這就導致他忙得腳不沾地,連帶著夏侯蘭也被拉下水。
齊周跟夏侯蘭,意外的相處得不錯,當然這是在做事上。
要是牽扯到各自專業的問題,那就是另外的狀態了。
也就是在這一天時間裡,趙泰都在進行各類目標整合。
例如真定城內,他就派人開始大把花錢,買房充當泰安商行的據點,也叫做分行。
做正經生意,沒有人敢阻止,並且趙泰是給錢的,又不是硬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