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城有著自己的考量,三大星圖的設計,都有側重。
灰燼星圖算是戰略武器,數量只是比三垣星圖多了一些,戰鬥叢集也沒那麼大,因為灰燼星圖不會單打獨鬥,會帶著其他的星圖一起進行攻擊。
灰燼星圖在數量上,結構上,都和三垣星圖是一致的。
只要楚城把三垣星圖的許可權下放,那荊棘王冠的高階將領,就一樣可以指揮三垣星圖。
作為主戰武器的荊棘星圖,數量上,就比灰燼星圖多了太多。
所有武器的研究改變,基本上都是針對荊棘星圖的。
原本魔眼的戰鬥方式,就是射線,龍槍,魔劍。現在有了護衛魔眼的星空觸手之後,魔劍的存在就有些沒什麼必要,或者說魔劍的數量太多,幸虧之前製造的數量不多,產能上一直都在滿足出口的問題。
現在轉向還來得及,北斗星圖舊的也無需改造,新的調節生產線就好。
以前這些魔眼身上,具體眼睛的數量都不太標準,為了節約成本,有時候多杖幾個眼睛也無所謂,反正壽命擺在那兒,如果一直沒有戰爭,這些魔眼也會損毀的。
那時候沒有神性細胞,在宇宙星空之中,生化兵器的壽命,也受到極大影響。
想要延長壽命,消耗的能源又增長的太快,而且是幾何式增長。
有了神性細胞之後,魔眼壽命增加,儲存能量的能力增加,就要規範化了,否則更加容易失控,失控之後,這些帶有神性的生物,誰知道會成長到什麼鬼樣子。因為神性太過稀薄的緣故,這種魔眼成神是沒可能的,可是變得千奇百怪就有可能。
魔眼的外形,就像是地球太古時代的海洋生物,有著流暢的外殼,上面生著尖刺。背脊位置一排尖刺最長,中空,裡面生有主攻的魔眼體。這種大型魔眼體,現在全部是蓄力攻擊的模式,攻擊力極強,一共只有九個,保證在任何一個角度,都能進行攻擊。
九顆魔眼尖刺之外,是九條魔劍尖刺。
魔劍變得更加龐大,但是數量只剩下九枚,可以在魔眼本身的操控下,像是飛劍一樣的戰鬥,同時也能攻擊地面目標。
剩下的就是龍槍尖刺,脫離之後,能調整角度,攻擊地面。
星空之中的戰鬥,交給魔眼體內的生物空間,裡面儲存了一些星空觸手,需要戰鬥的時候就會放出來。魔眼下方對地面的口器還在,一樣可以噴射生化結晶,攻擊威力比龍槍魔劍都要大,主要是屬性更強。
口器的後面,有個單獨的噴口,平時可以用來增加移動速度。這個單獨的噴口,能發射出去星空觸手,星空水母,裡面聯通生物空間。
天草滄源還有個設計,不過單獨給灰燼魔眼的,在嘗試可能性。
其他星圖裡,高階魔眼也有,就是生物空間裡,可以把人類容納進去,但是需要休眠的狀態,同時也能治療。
將來的戰爭,也許會在星空爆發,也許會在神國爆發。
不管怎樣,魔眼內部空間是獨立的,法則和蓋亞相同。每個魔眼根據大小,能容納的人類或者其他瘟疫生物的數量從五個到二十個不等。這設計在楚城看來,就是一個沒多少鬼用的東西,好在不需要額外消耗能源。
星空水母沒太多的功能,就是星空警戒用的,探查距離極為遙遠。
這東西是依靠魔眼移動,離開星圖,自身的移動速度,在宇宙之中等於是原地踏步。但是這東西有麻痺毒素,還是射線類毒素,機率類爆發,被眾多水母的麻痺射線攻擊,運氣好的人也難免中招。
星空水母柔弱,攻擊單一,優點就是壽命悠長。
這玩意可能活了,離開魔眼,在星空之中飄蕩,可能都有幾萬年壽命。
星空觸手的設計,是統一的,只是等級不同。
和瘟疫觸手不一樣,瘟疫觸手的攻擊腕足可能很多,星空觸手只保留了八個,保證穩定性才是第一位的。星空之中的能源可能不少,但是生物營養有限,不能亂來。所有壽命到了的魔眼,都會被新的魔眼吞噬,死掉的魔眼也是,一點都不能浪費。
星空觸手的身體前端,是堅硬的外殼,就像是一個流線型的箭頭,末端尖銳。
後面八個腕足,大半都隱藏在硬殼裡,這個時候是飛行姿態,戰鬥需要的時候,腕足才會繼續向外彈射,可那都是肉搏了。
外殼上有四道隆起,就像是刀片一樣的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