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院自然是以武立院。
張誠對於武院的展望,是將這裡建成一所集武學的研究、交流和傳播於一體的綜合性的學校。
當然展望是展望,現在的武院還只是一個草創的階段。不過這並非說武院的質量不高。
身傍大樹好乘涼。有朱厚照這個金主在,武院自然是不缺少資金的。不過張誠並沒有獅子大開口,因為他覺得還是先做出一些成績之後再進行擴建。否則就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
有錢不行還得有人。張誠第一批的教學物件就是朱厚照的這一千親軍。既然這些人是現在朱厚照的心腹,那麼張誠就決定將他們培訓成朱厚照需要的人才。
宣府很荒涼,畢竟這裡是邊境。不過對於張誠來說這裡確是武院的最好立足的地方。
既然學武,那麼必然要有面對流血和死亡的準備。那怕是張誠這般,將練武作為開太平的手段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武學的基礎就是爭鬥。
與人鬥,與那些不守規矩,禍害他人的惡人鬥。
與地鬥,利用武力將惡劣的環境變成安身的樂土。
與天鬥,不信天命自強不息,打破自身的樊籠。
真正的勝利不是讓敵人變得弱小,而是讓自己變得強大。在兼顧生存的情況下,透過不斷的認知這個世界而變的強大。
在張誠的認識裡,不管是個人還是一個集體,想要變得強大。就得不斷的超越、突破自己的極限。
張誠的武院並沒有選在宣府的府城裡,而是在荒野上。張誠給這些學生們準備的第一課就是建造武院。
參與的也不僅僅是朱厚照的那一千親軍,還有已經被宣判了的那些青城弟子和魔教長老。當然還有領頭的張誠自己。
張誠並不怕這些青城派或者魔教的人生事。因為作為監工的洪安通就在一旁的馬車上看書。
張誠的教學是對學員的,洪安通自然不在此列。
那一干親衛對於張誠的這個決定自然是不服的。但是當張誠表演了一個打十個的實力之後他們就只能忍著。
當然張誠也並非沒有給他們好處。張誠在打完之後告訴他們,從這個武院建好之後就教他們武功。就教他們怎樣一個打十個。
武者不是普通人,幹活自然也比普通人靠譜。修為越高的人體力就越強勁。幹活自然也就更加的麻利。
在張誠原來的那個世界,如果不用機械的話,打地基絕對是個苦差事。但是在張誠的帶領下,僅僅用了不到十天的功夫就完成了武院的築基。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那些被張誠俘虜了的魔教長老和青城弟子表現得最為出眾。就因為這個張誠不僅僅分給了他們大量的錢財,還適當的給與了他們減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