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的模糊轉變成主角的自述,主人公從夢中驚醒,耳外傳來猛烈敲門聲,室友戴著耳機擺弄頭髮的室友,旁若無人。“我叫陳瀟,材料系,沒錢沒paper沒姑娘的oser一枚。”
簡簡單單的臺詞,並不引人矚目,卻有些同學微微一笑。
這普普通通的詞句,之所以能會心一擊,在於它和現實相通,增強代入感——如果給成功設定個限值,那我們生活中,絕大多數都是oser。
沒有驚世的相貌。
也沒有震驚世人的才華。
不會稀奇到遭遇什麼豔遇,也不曾被太愚鈍的伎倆所矇騙。平凡,平凡得就像是牆根下的野草,花壇裡不起眼的小泥塊。
電影中快速地介紹下室友。
滿臉抹油想把妹的吳桐木;作息精準的精英高才生郝宇成;還有早上面試的唐濤。
三分鐘時間,就把整個宿舍基本狀況介紹完畢。鏡頭切換自然,過渡順暢,人物栩栩如生!性格特徵顯著——既新奇,又不突兀。有觀眾把旁邊的學生搖醒了。“怎麼了?”禮堂裡低低響起學生的聲音。“快看!這部片,有點意思!”
有些在座老師也訝異地睜大眼。
真憑實據的老師,也不少。電影,最忌諱拖拉和廢話,大家心知肚明,但開口詬病的,良性批評的,如今不多了。老師們也想過點輕鬆的日子,不至於被學生厭惡,尤其是大學老師。
溫和的音樂流淌而出,讓人的心情一振。“我之所以想要這個職位,是因為……”唐濤坐在地鐵上邊吃早點邊背自我介紹。
接著,畫面一轉。
陳瀟騎著腳踏車在校園中瀟灑穿行,長長的俯視鏡頭貫穿其中,伴隨著溫和的曲調,漸漸平緩觀眾的心情。
他解答了唐濤的答案。
“……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可是,下一個問題,又猛然把觀眾的心臟給揪起:“但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怎麼樣呢?”
是啊!
知道自己想要的,又怎麼樣呢?
苦學生之苦,累學生之累。“這部電影好像有點不一樣!”有些多愁善感的女孩悄悄抹掉一兩點眼淚。學生仰著頭,望著螢幕,有點複雜的情緒盪漾在他們的心頭。
子曰:十五有志於學。
可是呀!
這不是大多數同學的人生!
別看網路上各種吹牛逼的,其實大多數學生,從小到大,兢兢業業,嘔心瀝血,他們費了無數的心血才進入大學校園……
從小立下志向,卻偏離航跡的,有!
堅持夢想,自始至終的,也有!
高考失利,茫茫然然,不知所措,前途無期,更有!
大多數人,則是渾渾噩噩讀書,學生年代,父母一手操辦,是否學區就讀,是否轉校找家教,選擇文理科分類,畢業後報名專業——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一個人的勝利;一個人的失敗,是一群人的茫然。這種茫然飄蕩到大學中,成為更大的恐慌。
我要去哪裡?
我將來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