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電視節目中,我最討厭的第一位是辯論賽、第二位是脫口秀、第三是直播購物。辯論賽是假定一個根本立不住腳的論題,然後讓正反兩方針鋒相對、你死我活……這和體育競技相似,觀眾能在一波波辯論的壓制下獲得快感。但由於賽制的特殊性,許多觀眾會當真把論點當作事實了。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辯論賽的論點毫無意義,甚至到了殘酷與滅絕人性的地步,不僅不能牙白口清,更可怕的,是用虛幻的觀點給人洗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比方說,提出一個辯論題,農民重要還是工人重要?認為農民重要的,大可以從糧食安全形度來談人類生存問題;認為工人重要的,可以從機械化和科技出發,提出科技發展力取代勞動力的觀點……但是,這樣的論點有討論的必要嗎?還有一些例子,好比生存與良知?老人與孩子遇險了先救誰?父母和子女哪個更重要?人應該選現實還是夢想?我們更該相信經驗還是道理?當然,我這種舉的例子太過極端了……
女記者傻了眼,她不住點頭,示意我轉回話題。
我話鋒一轉:……網路的爭執也是如此,他們把問題搞壞了,用一種現象來取代某個具體問題,有指代性。某些營銷號也下場,讓這件事化作集辯論賽、脫口秀與直播購物於一體的狂歡。實際上,這事發生過,老闆與應聘者的確發生衝突,雙方都有些口不擇言,不理智對待,但此事卻被偷換概念成為“學歷問題”了。
女記者:您是認為這件事網路上有人主導?您是出於想要消除這種誤會和不良影響,才接受這場採訪的吧。
我:是。
女記者:那當天到底發生什麼了呢?
我:李先生來我們公司應聘,專業不對口,我們沒有用他。招聘結束後,他堵住我們公司的老總,兩人在門口起衝突,總裁呢,就扔下了那麼一句話,沒想到當時有錄音,就捅到網路上去了。
女記者笑):哦,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
我:恩,都知道了。
女記者:那麼不招收他是因為本科院校問題嗎?
我:不是。
我:之前說過了,是專業不對口。
我:他是管理工程與科學專業的研究生,我們公司目前不缺這上頭的人才。我們是搞娛樂文化行業的。缺少的是宣傳、營銷策劃、編導、編輯、美術、程式之類專業畢業的員工。說實在,我們連管理工程和科學專業學的是什麼,都不清楚,怎麼可能會招他?我們面試時提到不少行業相關問題,他對我們的工作狀態和相關知識,也不太清楚……我們不可能因為他出身在什麼院校,又或者是他本科院校是什麼,就用他或者是歧視他。
女記者:那錄音裡的話……
我:哦,那是我們老總胡說八道。
女記者:……
女記者:……可是在錄音裡……他可是你們公司老總啊!
女記者面帶驚詫。
攝像機後面的工作人員也有了騷動,幾個人來回走動,面色不安。雖然他們事先做過工作,知道這公司算是我和老王兩人共同搞起來。還有一位年齡稍大的工作人員,見多不怪了,責備地望了他們一眼,朝採訪區投來無所謂的目光。
我:就算他是老總,也阻攔不了他胡說八道啊。
女記者:……
我:拒絕錄取的原因已經發通知給他了,上面說得很清楚,沒聘用他就是因為專業問題。可雙方在公司門口糾纏,起了爭執,總裁腦子發熱,開始胡說八道……老總當時的舉措,像是在大街上被路人揍了一拳,一怒之下把蹲在空地玩耍的鄰居家小孩的玩具車給踹壞了。你說他有沒有錯?路人有沒有錯?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女記者試探):恩,您的意思是兩個人在這件事上都有不妥?應聘者和你們……老總?
我:當然。
我:只不過兩方的受害物件不一樣。李先生跑來鬧事,受害的自然是公司的安全和秩序。我們老總反駁,基本上還停留在口嗨上,範圍之所以會擴大牽扯到廣大無辜的學生和社會人士身上了,還是因為有人上傳到網路……他不合時宜的謾罵被網友抓到把柄,然後事件的重點被偷換概念,於是在網路上形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賽。
我:於是,這場網路爭執中,是非對錯早已經不重要了。重點是掀起了人們發洩怒氣、發揮想象、勇奪第一的狂潮。
喜歡娛樂圈幕後大神請大家收藏:()娛樂圈幕後大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