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彩排!”我說。
“……”
“彩排完有什麼差的漏的,再補!”我強調道。
竇梁在一旁急急忙忙附和。
寧虛聽老主持人幫襯,只好同意。但冷著張臉。他小家子氣,不想理我。
竇梁也不好安撫他的,賠笑地站在一邊。王明後粗枝大葉,看不懂寧虛的不悅,以為我們談妥了,招手就叫工作人員動起來。
打光的打光。
攝製的攝製。
還有把電焊工造聲事業暫停了,他們原先在附近收拾邊邊角角,搞裝修,塵土大起,滋啦地作響。好在裝修都是收尾工作,為的是滿足寧虛的個人主義審美觀。
我們走到陽光下,陽光明媚,光芒晃眼。幾名員工拖拽著軌道進場拼接,遠處林蔭漫長,流水潺潺。林間偶爾幾聲的布穀鳥的啼叫,婉轉明媚,惹得眾人側目。
真人秀需要彩排。
這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要檢查實際拍攝的效果,燈光如何,攝製如何,安全如何,流程大概在多短的時間內完成。“開拍!”寧虛打板。
一旁的導演驚訝地望著他。
綜藝、影視都有打板的,主要是為了方便剪輯。
他們打的那塊板,叫場記板。因為攝像鏡頭很多,後期剪輯活動也多。剪輯老師如果根據場記板工作,能節省很多時間。這就和學生們做作業的錯題本類似,複習起來肯定比重新做一張卷子輕鬆。
在拍攝中,手持打板的,往往是場記。場記的職責這裡暫時不細說了。但喊開拍的,通常是導演。導演並不敲板,這裡是個誤區——現在許多作品中都會搞混這點。導演要坐在監視器後面,時時刻刻盯著螢幕。因為一敲板,攝像機就開始錄了。在鏡頭前敲下板,再跑回來看鏡頭,這不是錯過了很多錄製嘛?所以根本行不通的。
因此導演很驚訝,他掃了一眼寧虛,心想,我都沒喊開拍,你就喊開拍了?
導演心裡很不高興。
他覺得自己沒受到重視。
導演中心制,應該算是我國拍攝的核心體系。國外電視劇很多是編劇中心制。這就釀造成,他們一部作品攝製時間很長。所以網路上動輒高喊季播劇是成熟的影視劇拍攝體制的那些網民,其實恰恰不理解,這往往是因為國外沒有系統的表演教育體系與分工明確、凝聚團結的劇組,所以不得不拖長時間,拍短小的劇集。
不然一部戲,拍個五十集的電視劇,能拍十年,觀眾樂意看不?
但國內拍攝中,也有問題。
那就是導演中心制往往實施的不到位,資方和平臺的壓力過大,製片組和導演組有創作理念上的衝突。
“老子受攝製主任的氣已經很久了,還要忍受你寧虛!”導演心中怒罵,他憋氣很久了,可無可奈何的,還不能發脾氣。他的職業習慣令他下意識的在聽到開拍後,就死死盯住鏡頭。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著,導演仍然緊緊盯著螢幕,他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全神貫注,這是他的職業習慣。
“那是什麼?!”忽然,導演一愣,原來在監視器螢幕中的一角,一個攝像畫面忽然猛地一黑,那個鏡頭原先應該照向湖面的。
喜歡娛樂圈幕後大神請大家收藏:()娛樂圈幕後大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