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我調查過其他電視臺十八點檔節目的類別。二十多家電視臺是本地新聞,三家養生的,兩家旅遊,一家文藝薈萃,三家相聲小品,兩家科學欄目,還有兩檔財經和生產,以及兩個欄目在放映動畫……這些節目主要偏向嚴肅性,為了方便接十九點檔的新聞。”我說,“收視率最高的,集中在動畫和相聲小品類。”
“……”
“如果想要收視率……”我長嘆口氣,“那就得製作輕鬆的。傍晚十八點,大多數學生都放學了,家長也下班,誰願意放學下班後看些嚴肅題材的東西啊!嫌自己活得不愉快?這種人雖然有,但畢竟是少數!”我語帶隨意:“任何令人深思的,都不適合做搞笑綜藝,而且節奏越快越好。”
這是快節奏生活下的必然產物。
以前工業節奏還不太快時,員工上班摸魚,點卯打卡,回家後可能還有閒情逸致看點磨腦子的節目。可現在節奏一快,連喘息的勁兒也沒有。自然怎樣放鬆,怎樣閒適,怎麼來了。
“下週有個會議。”王明後提醒我,“顧遊山叫我們出席。”
“……”
“在那之前拿出方案。”
我心裡暗罵一聲。
知道這玩意兒多坑嗎?
簡直是在下達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到一週的時候拿出能實行的方案,這時間可忒緊了。這又不是學生在學校裡幹活,能幹就幹,不能幹認慫,立正捱罵——這活既然接了,就必須幹出來,而且還得要幹好!
“他給的預算費用是……”
別看網路上吹得天花亂墜。
其實綜藝成本並不高,一年一兩千萬足夠了。那種動輒上億的,除了某些特殊節目需求,大多數背後有點問題。有個別藝人拿千萬片酬,多半是對賭和金融交易,那已經超出正常綜藝製作的範圍了。而老百姓特別容易被糊弄,總把金融遊戲當作薪酬,還幻想著能玩贏。殊不知,大多數人一輩子坐不到那個位置,就算有資格坐在那,通吃的人,只有莊家和特定的人。
我給王明後解釋,這節目不好製作。“十八點檔,而且一次性就是週一到週五。”我說,“統共兩個半小時——可它要的不是一週製作兩個半小時,而是五天,每天要有半小時內容!”
“這有區別嗎?”王明後問。
“有!”我當機立斷,“一檔時長兩個半小時的周綜,你可以水上一個小時。可時長半小時的作品,可以浪費的時間寥寥無幾了——而且,如果要做這種作品,嘉賓是個難題!”
咱們肯定不能請大腕。
普通的嘉賓打個友情價,一期八千還有可能。有背景的,搞不好要幾十萬,幾百萬。
“如果錢少,沒有哪位出名的嘉賓,一週五天都跑綜藝。”我說,“他們不是主持人。拿穩定的工資,上綜藝,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好的宣傳方式……就算是一位胸無大志的藝人,他願意花大量時間在綜藝上,但他們的經紀公司,也不樂意。”
“我記得顧遊山他母親,就是一家娛樂公司吧?他手下有好多藝人!”王明後說。
“但他首先是商人,商人想的,是賺錢,不是做慈善。”我說。
如果一個商人,口口聲聲提慈善,而不是賺錢,恐怕就有危險了!商人可以做慈善,但不能把慈善放在嘴邊。
因為商人是在把錢財從別人手中拿來,慈善是把手中的錢給出去。
“這誰能做出來!”王明後怒了。
“……”
“我特麼懷疑寧虛是知難而退,故意不幹的了!”王明後說。他氣勢洶洶。老王原先指望能從顧遊山手上摳點錢下來,現在發現,這簡直白日做夢。
多嘉賓。
或者純素人。
我在思索著可能的成本,要是請知名一點的,預算就不夠用了。花一億成本賣出去五千萬,那叫虧本;而花一百萬成本賣出去二千萬,那叫血賺。
我和王明後商討半晌,也沒得出結論。
喜歡娛樂圈幕後大神請大家收藏:()娛樂圈幕後大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