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車就像戰壕,像堡壘,躲在後面就有十足的安全感。
羅傑夫躲在後面,在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得虧他們沒看過三國,要不然這個小把戲還不能奏效了。”羅傑夫心中暗暗得意,接下來就要再找個藉口去匈奴那邊傳個話了。
“王浩,讓你去匈奴陣前說句話,你敢不敢?”羅傑夫抓著王浩的脖子問道。
王浩只覺得自己的腿有些軟,說道:“羅哥,你讓我去我就去。不過我真的有些害怕。”
羅傑夫拍了拍王浩的後背,道:“你放心,我保你沒事!”
“羅哥你別說了,就說讓我傳什麼話吧!”王浩咬緊了牙關,一副豁出去的樣子。
羅傑夫附耳到王浩耳邊,悄悄說了段話。
“沒問題!什麼時候去?”王浩問道。
“不急,等會再說。”
等待的時間,大家都沒閒著,都在緊張地備戰。
羅傑夫組織人手,分好了波次。負責給弩上箭的是一波人,負責射擊的是一波人。
在上林苑跟著霍去病訓練了幾個月,羅傑夫對漢軍的戰法有了更深的認識。
對於射手來說,羅傑夫最大的體會就是:這東西靠手感。
當然了,平日裡的訓練是一方面,但上了戰場以後,一個好的弩手往往會越射越順,越射越準!而擊發弩箭並不需要太多的體力,因此一個射手可以連續射出上百支弩箭。
於是乎,在一場單獨的戰鬥中,羅傑夫命令射箭的只管射箭,給弩箭上箭的只管上箭,傳東西的只管傳東西,唯有舉盾牌的需要時不時地輪換。舉盾牌是個體力活,只有越舉越累的,非要讓他們越舉越熟練,那不科學。
雙方都在緊張地備戰,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天一早,雙方各自擺好了陣勢。
漢軍這邊陣中一騎緩緩馳出,到了匈奴陣前,喊道:“讓你們次王來答話!”
看著王浩遠去的身影,羅傑夫緊張得心都懸到了嗓子眼:王浩啊王浩,你可千萬不能受什麼閃失啊。想要當個好將軍,就不得不坑屬下,我這也是迫不得已。你要是能活著回來,我拼了命也要讓你封個侯!
卻說匈奴陣前,王浩口中的次王就是趙信,匈奴人不敢怠慢,趕緊回去通報。
不多時,趙信來到陣前,看著王浩,用漢語問道:“潤城侯想投降了嗎?”
王浩壓低了聲音,用只有他和趙信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道:“我家將軍讓我來給翕侯問個好。”說罷,也不等趙信回話,王浩直接回營去了,留下趙信獨自在風中凌亂:“這特麼叫什麼?”
當然了,只要是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這是曹操反間韓遂和馬騰的橋段,早被後人用濫了。
趙信一頭霧水地回到了大帳,伊稚斜問道:“漢軍的信使說了什麼?”
“什麼也沒說,就是問了句好。”趙信說話的時候,自己都有些心虛。
伊稚斜盯著趙信看了一陣,什麼話也沒說,道:“烏維,你看何時出擊?”
趙信的心猛地一沉,瞬間明白了羅傑夫的伎倆:反間計!
何時出陣這種事,伊稚斜以前都是直接問趙信的,現在突然問起了左賢王烏維,很明顯伊稚斜已經對自己起了疑心。雖然從血緣上來說,烏維和伊稚斜關係更近,諮詢烏維並沒有什麼錯,但是身為匈奴首席戰略大師的趙信,竟然不是大單于首選的諮詢物件,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烏維道:“昨天次王去勸降,已經耽擱了一天。事不宜遲,趁衛青的大軍還沒有到,咱們要儘快先幹掉漢軍這支先鋒。”
伊稚斜點了點頭,又問道:“次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趙信在心中將羅傑夫的祖先挨著問候了個遍,說道:“臣贊同左賢王。”還能說什麼?面對伊稚斜的疑心,趙信根本就無話可說,解釋就是掩飾。現在的他,只想著怎麼好好地在戰場上面表現,以掙回屬於自己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