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上奏,劉徹批准了一次小朝會。
之所成稱之為小朝會,是因為規模小,參與人數少。朝會上說的事情,卻一點都不小。
就像兩年前後的那艘小船,船上的人恐怕也沒想到他們會開創一個盛世。
馬括和羅傑夫早早地就到了長安城。少府,是他們工作的崗位。
孟賁和桑弘羊也早早地就趕到了,身為天子近臣,他們知道今天會有大事情發生。
打過招呼之後,孟賁先行離開,桑弘羊留下跟馬羅二人說話。
孟賁與桑弘羊搭檔,一個主外,一個主內。孟賁算數不行,但是人緣好,會來事,負責各種協調工作。桑弘羊雖然是個天才,情商卻有些不足。
其實也不是情商低,只是不願意那些應酬而已。
“聽說你們打算一戰平匈奴?”桑弘羊八卦地問道,神情很激動。他也是年輕人,這麼刺激的作戰計劃,任誰都會覺得血脈噴張。
馬括道:“你們怎麼都知道了?”
桑弘羊道:“陛下提前告訴我們,讓我們這幾天好好想想,在朝會上才好討論。”
“倒也是,大家集思廣益才能想出好辦法。提前不說一說,在朝會上忽然讓大家發表意見,顯得有些倉促,也不容易發現好的想法。”
“正是。”桑弘羊經常參加這種朝會,對劉徹的路數門兒清。
馬括道:“桑大人可有什麼想法?”
桑弘羊道:“如果後勤補給的強度可以達到,也不是不可能。”
“看來桑大人是不看好這個計劃了?”馬括有些無奈。桑弘羊就像是這個國家的大管家,如果他都覺得後勤保障無法實現,恐怕真的沒人能夠實現了。
桑弘羊嘆了一口氣,神情之中充滿了惋惜:“如果只平定河西,以我大漢的國力和冠軍侯的戰力,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想要從河西直接轉戰漠北,除非大軍不需要補給。唉,反正我是無能為力啊。”
馬括目光一閃,問道:“如果我要三倍的後勤補給,能做到嗎?”
桑弘羊道:“莫說三倍,便是十倍都沒問題。但是再多的補給,也只能送到北地郡,定襄郡。再遠,還得靠你們自己。”
羅傑夫道:“說了半天,就是個續航能力跟作戰半徑的問題啊。”
馬括道:“那是自然,只有腿長才能跑得遠。”
“什麼續航能力?什麼作戰半徑?”桑弘羊頭一次聽說這些概念,有些摸不著頭腦。
羅傑夫當起了普及老師:“所謂作戰半徑,就是指軍隊最遠能走多遠,能走到的地方才是武力可以威懾到的地方,這續航能力……”
“宣少府內史桑弘羊,陽城侯馬括,潤城侯羅傑夫覲見。”
羅傑夫正說著起勁,一個黃門過來傳話。
三個人趕緊收了話題,站起來互相整理了一下衣冠,跟在小黃門的身後朝宣室走去。
宣室跟少府是鄰居,沒幾步就到了。三人一路小跑,生怕劉徹等著急。
進到宣室,裡面已經坐了不少人。
“衛青,你覺得他們的計劃如何?”劉徹和衛青正在交談。
衛青道:“陛下,臣覺得還是有些冒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