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們又都將目光看向了馬括和羅傑夫。
看來,他們暫時選擇相信了中行說的話。
雖然他們痛恨中行說,但漢代中行說是一個堅定的反漢人士。
匈奴人對投靠自己的漢人持熱烈歡迎的態度,並不代表他們也歡迎漢人的奸細。
如果讓他們知道誰是奸細,他們不介意立馬清理門戶。
馬括此時非常地被動。
如果一個人可以被罵死的話,恐怕中行說已經被馬括在心理罵死好幾回了。
因為中行說的分析,處處都在點子上。
馬括那番話,確實是存了讓匈奴人分兵的心思。雖然不知道這樣可行不可行,至少可以給大漢多一些喘息的空間。
而至於奸細只說,也是直中靶心,因為他們就是奸細!
然而,事是一件事,嘴卻兩張皮。
一件事是好是壞,全在一張嘴怎麼說。上嘴皮和下嘴皮一碰,處處都是學問。
馬括道:“我樓煩部和白羊部戰敗,樓煩王和白羊王遠遁漠北,留下我們一些小部落在樓煩故地。我們好不容易,冒著千難萬險才回到漠北,中行說大人卻要汙衊我們為奸細,不知是何居心?
難不成以後我們只要打了敗仗,只有投降漢人才行嗎?逃回來的都是奸細嗎?”
此話一出,匈奴貴人們私下交談了起來。如果真的按照中行說的說法,將馬括和羅傑夫按照奸細來處罰,確實會起到一個非常惡劣的示範效用。
正如馬括所說,以後就不會有人冒險突圍迴歸匈奴大本營了。
見局勢稍稍緩減,馬括繼續道:“三路作戰計劃,乃是大單于,次王,左賢王和右賢王定下的計謀,我覺得計謀高妙表示支援,怎麼就成了分兵之計了?
難道說大單于和諸位貴人都是在禍害匈奴,只有中行說大人是一心一意地為了匈奴發展壯大而考慮的嗎?”
此言一出,帳內貴人們鬨堂大笑了起來。
顯然,在大家的心中,中行說不是個什麼好東西。如果說中行說是一個忠於匈奴的大忠臣,那就是草原上最大的大笑話。
中行說心裡“咯噔”一下,暗叫不好。因為他剛才悄悄一瞥,已經看到了伊稚斜,趙信,烏維和呴黎湖陰沉著臉。
這就說明,剛才馬括的話已經說進了這幾位的心裡,導致這幾人對中行說產生了嚴重的不滿。
中行說眼珠一轉,心生一計,正欲說話,且鞮侯搶先開了口。
且鞮侯道:“父王,用兵乃是生死大事,我以為,還是祭祀占卜一番為好。”
在匈奴,每次發兵之前都有找大祭司占卜,這也是大祭司地位非常超然的原因之一。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