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在這詭異的一幕面前愣怔不已。
本來,第一名是要享受掌聲和歡呼的,可是羅傑夫卻為了獲得第一名把戰馬給累死了。
以前從來沒有人這樣做過。
在匈奴人的眼中,戰馬就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為了得到獎賞而把自己的兄弟給累死,有悖於倫理道德。
可是匈奴人又最重口頭承諾。缺乏白紙黑字的他們,幾乎沒有立字據的習慣,所有事情都是口頭約定。
既然已經答應了給第一名的獎勵是白馬,那麼就一定會兌現。
只是把獎品給羅傑夫這樣的人,他們心中有所不服。
片刻之後,第二集團和第三集團紛紛地都衝過了終點。他們都可以安全地到達下一輪比賽,落在後面的人,競爭才算是真正地激烈。
馬括感受到了現場詭異的氣氛,知道羅傑夫太過操之過急。
拍了拍羅傑夫的後背,鼓勵道:“別想太多,繼續!”
現在不是澆滅羅傑夫鬥志的時候,只是希望羅傑夫能一以貫之,一勇到底。
至於安慰的話,那是全部比賽結束之後的事情。
羅傑夫沒有說話,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箭靶,點了點頭。
第一輪淘汰了五十人,剩下二百五十人參加第二輪比試。
匈奴武士們在緊鑼密鼓地佈置著射箭的比賽場地,也剛好給參加比賽的精英們一陣喘息的時間。
匈奴人沒有發明沙漏日晷之類的計時工具。為了公平起見,他們也沒有使用點香來計時,而是採用了最最粗暴的方法——所有人同時比賽。
想要佈置二百五十人同時射箭的場地並不容易,需要非常大的場地。
而匈奴人最不缺的就是場地。
只見二百五十人背靠背地站成兩排,距離他們面前五十步遠的地方也豎好了箭靶。
每個人都有一個專人負責給他們計數。計數的人不管射中箭靶沒有,他們只關注參賽的人射出了幾箭。
等自己負責計數的人射足了百箭之後,他們就會向總裁判報備,以記下個人的順序。
比賽的規則很簡單,並不會根據相差的時間來折抵箭數,而是直接按順序淘汰。
所以,前後兩名之間,相差一秒鐘和相差一分鐘並沒有多少區別。
至於中靶數,最後再統計即可。如果可以透過中靶數決出最後五十名,那麼計時的排名就不需要了。
烏維一聲令下,整個場地萬箭齊發,好不壯觀。
如果戰場上真的有這二百多人組成箭陣的話,恐怕一萬騎兵都不一定能衝得過來。
二百五十人,一人百箭,總共就是兩萬五千枝箭。
兩萬多枝箭並不恐怖,兩軍對壘,這些箭也就是幾輪齊射的消耗。
恐怖的是,放這些箭的人都是神射手。
兩萬五千枝箭,如果只能射中兩萬個目標,在他們眼中都是一種失敗。
感受到區區二百人散發出的巨大殺氣,馬括想起了戰國名將吳起訓練魏武卒時的名言:兵貴精而不貴多!
馬括相信,如果這二百多人都是自己的袍澤,那麼他們可以橫掃蹛林大會中剩下的所有人。
說話間,馬括已經射出了五箭。
拉弓射箭其實是一個力氣活兒,更是一個體力活兒。
受後世影視和遊戲作品的影響,馬括一直以為神射手都是瘦弱靈巧的樣子,而弓箭手最怕的就是步兵近身。
直到自己上過戰場,並且真正地學會射箭以後,才發現根本就不是真麼一回事。
如果步兵有幸能衝到弓箭手面前,那麼他的下場只會是被弓箭手一腳踹翻在地,然後一刀砍了腦袋。
那個時候的弓箭,結構遠不如後世複雜,射出同樣的箭,也要比後世的弓花費更多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