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大漠的時候危險嗎?”馬括問出了心中的疑慮。
因為這片大漠,就是漢族農耕文明和草原遊牧民族天然的屏障。
即便是漢農耕文明最強盛的時候,實際統治的區域也就到大漠為止。彷彿遊牧民族只要逃過漠北,農耕文明就拿他們沒什麼辦法。
就算是農耕文明的軍隊可以衝過漠北,痛擊遊牧民族,打了勝仗之後還是無奈的要退回來,無法在漠北實施有效實際統治。
而遊牧民族,只要過了大漠,就可以肆意劫掠,劫掠完了之後再逃回漠北,千年來一直如此。
畢竟農耕文明的軍隊可以越過漠北痛擊遊牧民族的事情,兩千多年以來一隻手都數不滿。
如果不是大漠充滿了兇險,怎可以起到如此有效的阻隔作用。
立尤姜道:“如果趕路,問題倒不大。就算是遇到了沙暴,只要應對得當,都可以逢凶化吉。”
馬括又問道:“懂得如何穿過大漠的人多嗎?”
在馬括看來,日後如果打仗,只要找幾個懂得如何在大漠裡生存的人就行了,由他們當嚮導,行軍就會方便得多。
立尤姜道:“我知道小郎想要問什麼。只要是草原上的人,差不多人人都知道如何在大漠裡生存。只是說到行軍打仗,可就難了。漢人打仗不比匈奴人,要帶很多輜重器械,有這麼多累贅,穿越大漠可不是個輕鬆的事情。要是隻走人,就簡單多了。”
聽了立尤姜的話,馬括對衛青的敬佩又上了一個高度,反而覺得霍去病沒那麼神話了。
在後世的故事裡,霍去病總是那個最最神話的天子驕子,做到了無數人夢寐以求都做不到的事情,而衛青好像只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優秀將領。
殊不知,在草原上打仗,霍去病的做法才是“中規中矩”,而衛青則是帶著輜重器械衝過了大漠,直搗龍庭,完成了一項在當時人們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壯舉”!
在草原上行走的時候,馬括不停的觀察,不停地思考,又不停地詢問這立尤姜,想要找到一條最最適合北征的路。
西漢一朝,儘管重創了匈奴,儘管出現了不世出的名將,依靠強悍的個人能力將匈奴揍得滿地找牙,卻也使得大漢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對國內經濟的重創是一方面,而在另一方面,當大漢國的國力出現衰退,甚至名將凋零之後沒有後繼之人時,匈奴就會瘋狂反撲,使得大漢國不得不吐出已經吞下去的肥肉。
趙充國也和馬括一樣,想著長遠的對策,只是趙充國的思路可能和馬括不太一樣。馬括想的是如何可以讓大軍順利地穿過大漠,如何可以對匈奴實施精準打擊,大量複製霍去病的戰法。而趙充國的思路,卻對後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屯田!
殊不知,霍去病之所以是不世出的名將,就是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同樣的人員配備,同樣的裝備,同樣的行軍路線,同樣的敵人,哪怕是所有的東西全部都一模一樣,只要換一個人來代替霍去病,整個大漢國沒有一個人可以取得那樣的成就,甚至連能不能打勝仗都是個未知數。
來自後世的馬括,忽略了個人對時代的貢獻,只盲信時代的必然性,迷信於是時事造就了英雄,他還要在這條死衚衕裡走很久。
……
北面刮來一陣風,立尤姜迎著風使勁地嗅了嗅,說道:“大漠已經不遠了!”
馬括心中不知是緊張還是興奮。
緊張是因為第一次進入大漠,不知道福禍所在,不清楚辛苦與否,興奮則是因為終於要開啟新的篇章了。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