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匈奴人願意加入劉彭祖的行動,那麼成功的機率便會大大地增加!
侯千替微微一笑,一副和身份不相符的儒雅氣息,說道:“在下一介草民,不懂這些事。此事既然是陛下家事,下在不便多言。”說罷就閉上了口,一副不打算再說話的樣子。
其實侯千替在出門之前,是經過伊稚斜授意的。
匈奴現任大單于伊稚斜對侯千替的授意是隨機應變,只是伊稚斜是讓他隨機應變地朝著支援劉彭祖造反的方向努力。
也不知道侯千替是天生不愛打仗,還是因為馬括等人生出了對大漢的好意,這好意或許是因為親近,或許是因為畏懼,最終做出了不支援劉彭祖的決定。
侯千替並不擔心回去之後伊稚斜會因此而問他的罪。因為匈奴人參加宴會的只有他一個人,不會有人說漏了嘴。
況且,伊稚斜並沒有真正地把劉彭祖放在心上,只當是閒著沒事蒙一下,萬一成功了呢。
劉彭祖聽了侯千替且鞮侯)的答案之後,一點都不出乎意料。匈奴人向來都是這樣,不見兔子不撒鷹。不管你許諾得有多麼的漂亮,沒拿到手的好處都不叫好處。
只要自己展現出了真正的實力,匈奴人自然會主動來跟自己合作的。
在歷史上,有好幾次的漢人政權的建立,都尋求了遊牧民族的幫助,這本身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
只有石敬瑭把漢地的防禦屏障給割讓了出去,才成就了千古罵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石敬瑭這個罵名,也可能是被宋朝人給炒作起來,以粉飾自己的軍事無能。
唐玄宗經歷安史之亂時,也借了回紇的兵,條件是讓回紇人在長安隨意搶劫。
長安也是在那一段劫難之後,遭到了嚴重破壞,終於是失去了首都的地位,再也沒有成為大一統政權的首都。
而李隆基的罵名要遠低於石敬瑭。
可見,歷史真的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做了什麼壞事並不是最重要的,自己和寫歷史的人有沒有什麼利害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造反這種事,本身就是一錘子買賣,成功了隨便寫歷史。失敗了,就讓人隨便寫。
因此,趙王劉彭祖一直在和匈奴人眉來眼去。即便是匈奴人不打算支援他,趙王依舊在不遺餘力地親近匈奴人。
瞭解了匈奴人的態度,趙王又將目光轉向了馬通,問道:“馬家主是我邯鄲大戶,不知馬家主對此有什麼看法呢?”
馬通心中冷笑,想道:你趙王不知換了多少,唯有我馬家在故趙國土地上屹立不倒,秘訣便是不站隊。自從秦滅六國以來,所有的趙王就沒有一個善終的,你讓我跟你造反?我還想多活幾年呢。
要放在以前,歷代馬家家主都是毫不猶豫地拒絕。
只是有趙王妃在趙王府,馬家也算是被半綁架在了趙王身上,不由得馬通不慎重應答。
既不能被劉彭祖綁上趙國的戰車,也不能就此得罪趙王。
正猶豫之際,馬通突然心念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有馬括這尊大魔頭在那裡,不坑白不坑。
喜歡縱橫西漢請大家收藏:()縱橫西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